医疗卫生是老百姓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巴中恩阳新区成立以后人民群众就医看病状况如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怎么样?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否得到保障?这些都成为巴中市恩阳区人大常委会关注并跟踪监督的焦点问题。
调研摸清“家底”
201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巴中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设立巴中市恩阳区。恩阳新区的医疗卫生状况如何? 2014年5月9日至13日,区人大常委会安排副主任张仕太、赖永常组织带领部分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区人大代表,对全区医疗卫生工作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区人民医院、区疾控中心、区妇幼保健院、渔溪镇卫生院、下八庙镇卫生院、下八庙镇狮子梁村卫生室、玉山中心卫生院、玉山镇春光村卫生室、同乐卫生院、恩阳镇回龙社区卫生室等地开展了为期四天的集中调研。对兴隆场乡凤凰村、碑坊村开展了分散调研,电话访谈了个别院长和村卫生室人员。同时,通过乡镇人大主席团对全区24个乡镇卫生院,437个村卫生室的阵地建设、设施设备、人员状况、公共卫生服务等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向区人大常委会委员、乡镇人大主席团发放了征求意见表45份。调研组通过听汇报、提问题、访百姓、查资料、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充分了解医疗卫生工作现状。大家一致认为,新区成立以来,区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工作,按照“保公益、强基础、提水平、可持续、显特色”的要求,从城区医院布局、乡镇卫生院改造、村卫生室建设、医务人员配备、培训和管理、财政投入、项目争取和引进等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调研中发现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院室条件较差、设施设备落后、医卫人员配置不均、财政投入不足等,医疗体系建设需进一步优化。
审议意见“支招”
2014年5月21日,区第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情况报告》。常委会对会议所提出的的建议,进行了认真梳理总结,形成了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医改工作;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整合卫生资源,优化院室建设;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就医条件共四条审议意见,提交区政府办理。
政府办理“给力”
区政府按照审议意见要求,动真格、抓落实、求实效。调整充实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推行医改成员单位协调会议制度,解决了基层医疗机构绩效改革、边远乡镇卫生人员补助、卫生人才培养基金等具体问题。组织区目督办、区医改办督促捡查医改成员单位落实整改,定期通报工作进度,推动工作落实。
通过双选会、考核招聘、免费定向培养等方式,招引到位专业技术人员124名,为在22个乡镇卫生院工作的191名边远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每月增发工作补助200元;制定了《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办法(试行)》,将收入分配向重点科室、业务骨干倾斜;与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巴中市中心医院等3家三级医院缔结长期帮带关系,选送业务骨干113名外出进修学习;下派技术人员到乡镇卫生院驻点工作,上派医技人员到中心卫生院学习锻炼,互派学习109人次;解决村卫生室7000元的工作经费补助和2000元的空调运行经费,在新建村卫生室统一设置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和公共卫生室,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分别成立区人民医院、区民营综合医院、区疾控中心、区妇幼保健院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征地拆迁、要素保障等具体问题,目前区级医疗卫生项目均按期推进。与四川毅力集团洽谈妇女儿童医院招商建设事项,达成初步意向。成功争取置信公司捐建村卫生室10个,现已竣工3个。2014年,完成乡镇卫生院改造4个,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100个。通过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2014年财政卫生经费预算支出1.8亿元(含食药、医保资金),占预算总投入的7.6%,同比增长7.7%。2015年卫生投入力争达到预算总投入的1 0%。改善就医条件,加强区人民医院普外科、心血管科等特色专科、重点学科建设。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大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投入资金180万元,建设6个中 医药综合服务区。联系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达成了4000万元医疗设备捐赠意向。
为了确保办理效果,区人大常委会加大督办力度,多次深入区卫计局、区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村(社区)卫生室和群众中了解审议意见办理情况,于2015年5月26日举行区第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的情况报告》,并对审议意见落实情况逐条进行了满意度测评,测评满意率均在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