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人大常委会紧扣脱贫攻坚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立足人大工作职能优势和人才资源,主动作为、细化举措,创新开展“七个一”联系帮扶,进一步深化“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活动。
一是务求实效,创新帮扶载体。深度聚焦小集中、大分散,结构性、个体性、插花式贫困等现实问题,注重扶贫与扶志、输血与造血、帮村与帮户、个人与组团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主观能动性,提出“人大代表+”,创新开展“七个一”联系帮扶:市、县(区)人大常委会及乡镇人大主席团带头开展联系帮扶1个贫困村、1户贫困户;为帮扶联系的贫困村争取发展1个项目、帮助引进1户业主或产业大户、引进帮扶资金1万元以上、组织开展1次村级文化活动;为贫困户办1件以上的实事。坚持因地制宜抓帮扶,引导人大代表在“七个一”中择其重点开展帮扶,不下硬任务、不搞面面俱到,确保联系帮扶受欢迎、有实效。
二是台账管理,动态跟踪纪实。全面加强“七个一”联系帮扶跟踪监测,突出人大班子和人大代表两个重点,建立帮扶对象情况、帮扶措施、项目发展、业主引进、资金落实、活动开展、实事办理等七本台账,精准登记建账,确保“七个一”联系帮扶全程痕迹纪实、成效渐次提升。着力发挥七本台账的大数据参考作用,准确掌握“七个一”联系帮扶阶段进度,科学评估人大班子和人大代表帮扶实效,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推动工作。
三是强化监督,推动长效帮扶。找准依法行权与脱贫攻坚结合点,建立健全人大代表脱贫攻坚常态监管、问题整改、验收评估3项监督机制,积极创造代表履职条件,不断巩固深化“七个一”联系帮扶有形成果。将脱贫攻坚推进情况纳入人大代表履职监督的重要内容,通过专题调研、走访查看、座谈了解、民主评议等方式,重点监督帮扶政策是否惠及群众、项目资金是否规范运用、帮扶成效是否群众认可、脱贫摘帽后是否巩固提升,及时察民情、知民需、应民呼,推动精准扶贫与阳光扶贫有机结合,着力构建长效帮扶、常态帮扶的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