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基层人大

彝家山寨脱贫花开红艳艳——攀枝花米易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助力帮扶联系村脱贫攻坚侧记

时间 2020-12-07 来源 攀枝花米易县人大常委会
[ 字号大小:]

  2017年底,米易县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全县3521户,1329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目标,25个省定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村行列。2018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米易县举全县之力,计划2020年底全面完成攻坚1036户、5164人凉山自发迁居建档立卡户的脱贫攻坚任务。

  米易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坚决服从县委的安排,勇挑重担,于2019年初,承担起帮扶联系麻陇彝族乡黄草坪村155户,816名凉山自发迁居贫困人口的脱贫攻坚任务。

 

 

  两年来,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广大干部职工把816名凉山自发迁居贫困人口的冷暖幸福记在心头,落实在行动上,发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撸起袖子,挽起裤腿,沉下身子,真心帮扶。到2020年9月底,经市县自查复核及第三方评估,黄草坪村155户、816人凉山自发迁居建档立卡户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脱贫指标全部达标。

  今日的黄草坪村,一条条新铺设的水泥路、一片片香气四溢的芒果园、一幢幢错落有致的新建民居……这一切幸福画面无不凝聚着米易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职工助力脱贫攻坚付出的艰辛汗水,也是县人大常委会机关践行“脱贫路上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庄严承诺的生动诠释。

 

强化举措促保障

 

  县委确定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对口帮扶黄草坪村后,机关及时成立了黄草坪村脱贫攻坚工作队,确定一名机关干部为脱贫攻坚帮扶联络员,负责各项帮扶联络工作。机关每名干部职工帮扶联系4户贫困户,做到每月入户一次以上,实时掌握贫困户的生产生活动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定期召开帮扶工作推进会,力求做到脱贫攻坚精准发力。

  2019年初,县人大常委会机关所有帮扶人员利用一周时间,走村入户结对子,精准掌握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常委会领导身先士卒,与贫困户真诚交心,以心换心。问题很快呈现出来:全村交通条件落后,简易便道晴通雨阻,通畅能力极差;饮用水困难,季节性缺水突出;住房破旧,木叉房、土坯房占绝大多数;产业单一,收入匮乏,主产玉米、土豆,饲养畜牧主要用于食用;贫困户内生动力弱,三五成堆,蹲坐大树下墙角边喝酒、摆龙门阵,不思发展谋致富,大钱挣不到,小钱不愿挣。脱贫攻坚的难度,可见一斑。

 

统筹规划促推进

 

  根据掌握到的实情,县人大常委会机关立即行动,常委会领导多次召集麻陇乡党委政府、黄草坪村村支两委、各帮扶责任人参加的“诸葛亮”会议,研究脱贫攻坚工作的切入点和发力点,广泛听取与会人员的意见建议,达成“抓基础,求突破,兴产业,促增收”的共识。制订村组道路建设方案、贫困户房屋建设方案、贫困户增收实施办法等系列规划方案,坚持用规划引领,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县人大常委会机关按照基础建设先行的规划,及时多方协调政府相关部门,争取资金,争取项目,全力推进黄草坪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协调落实资金3008万元,实施12条,26.5公里通组道路硬化,极大地提升了通村组道路的通畅能力,贫困户家门口,户户通水泥路。一位彝族阿妈眼含激动的泪水说:“昔日公路在山脚河边修,我站在山顶盼,今日水泥路铺到了山顶顶,共产党瓦几瓦,人民政府卡沙沙!”

  投入1000多万实施的房屋新建和功能完善项目,使155户贫困户住房焕然一新,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居住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协调资金80万元,打造两个极具民族特色的村落聚居点。协调资金90万元,建设村卫生室,协调资金120万元,实施村幼儿园建设,全面改善和提升了村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能力。

 

真情化解发展瓶颈

 

  部分贫困户存在饮用水不足,季节性缺水突出等问题。旱季靠人背马驼,水源点水量少,时常枯竭,夏季雨水泥砂混流,水质浑浊,难以喝到干净水。县人大常委会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决心破解贫困户饮用水困难瓶颈。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董明远多次与水务部门协调,带领相关技术人员,翻山越岭,爬坡上坎,寻找水源点。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距黄草坪村10公里远的邻乡山林里找到了一股山泉水。通过反复做思想工作,当地群众发扬互助友爱精神,愿意分享水资源,并协调资金200万元,建设20公里饮水管道,把清澈甘甜的山泉水引到贫困户家中,彻底解决了3个组,350人的饮水困难。

 

 

  县人大常委会机关根据黄草坪村实际,因地制宜,帮助指导贫困户发展经济,千方百计促进贫困户增收。一是协调搞好劳务输出。通过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劳务培训、相关企业现场举办招聘会、利用人大机关干部职工自身人脉优势,各显神通,向企业、厂矿、公司大力推介贫困人员外出务工。2020年,贫困户劳务输出244人,务工地覆盖全国各地,月收入人均4000元以上,6-9月实现劳务收入400多万元,仅此一项,贫困户人均增收4000多元。二是抢抓先机,帮助贫困户发展养猪产业。根据生猪产业价格不断上扬的走势,鼓励帮助贫困户大力养殖生猪,协调兑现相关生猪补贴政策,助推养殖业发展。县人大机关帮助鼓励贫困户龚此才修建猪舍,购买母猪、仔猪,发展生猪养殖,2019年,出栏生猪25头,实现产值7万元,当年脱贫,2020年,出栏生猪56头,产值达到17万元。在龚此才的示范引领下,全村80%的贫困户养起了生猪,户均达到3头以上,贫困户人均增收2000元。三是抓基础产业重长远发展。协调相关专业农技人员,开展芒果等水果种植技术培训,提升种植技能和水平,同时帮助鼓励贫困户改良水果,利用坡耕地种植芒果,通过改良品种和种植新品种,黄草坪村芒果种植面积达到2200亩,其中61户贫困户种植1100亩,芒果产业逐步进入丰产期,贫困户沙马有省家今年销售芒果收入达到2万余元。在抓好芒果产业的同时,帮助指导贫困户发展核桃4000余亩,青花椒250亩,为绿色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基础已筑牢,发展重在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县人大常委会机关通过各种生动的载体,开展感恩励志奋进宣传教育,充分激发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增强发展的激情和动力,“要我致富”变为“我要致富”的意识得到强化,脱贫群众奔小康的脚步更加稳健。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