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基层人大

雅安市:创新“6+1”区域协同 汇集立法民智民意

时间 2025-05-15 来源 人民权力报
[ 字号大小:]
  5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雅安基层立法联系点(以下简称立法联系点)“6+1”区域协同成员单位工作交流会召开,雅安市与乐山市、眉山市、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人大常委会和四川农业大学,围绕加强地方立法贯彻实施等工作开展座谈交流,探索如何进一步发挥好“6+1”区域协同机制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实践作用。
  自2023年“6+1”区域协同机制建立以来,各成员单位秉承共建共享理念,在立法民意征求、推动区域法治建设等方面积极作为。去年,共完成全国人大常委会5部法律草案的意见征集,原汁原味上报6市(州)干部群众、院校专家意见建议163条,进一步增强了立法的覆盖参与面。这是立法联系点实现全过程听取民意、全方位联系基层、全链条落实民主的生动缩影,也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在基层的充分体现。
  
搭建平台窗口 打造民主阵地

  走进雨城区高颐阙文博公园里的基层立法联系点活动中心,瞬间就被民主与法治的氛围所吸引。在这里,不但可以了解雅安市精耕地方立法实践的历程和基层立法联系点设立及工作开展情况,设置在这里的人大代表之家、法治书屋、法治大讲堂等,更成为听民声、察民意、聚民智的重要阵地,是人大代表开展活动、进行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基地。
  2021年7月,雅安市人大常委会被确定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后,市人大常委会着力打造了集法治宣传、民意征集、代表活动为一体的联系点活动中心,功能多元化、服务便捷化、信息智能化走在全国前列。
  与此同时,立法联系点命名17个人大代表家站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雅安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民意收集站”。联动分布于乡镇(街道)、村(社区)、律师事务所、学校等地的23个市本级联系点和全市438个代表家站,着力推进联系点与代表履职深度融合,使其成为吸纳民意、汇聚民智的重要阵地。
  
聚焦意见征集 汇集民智民意

  立法联系点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充分调动人大代表、基层干部群众、专家学者等参与立法的积极性。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深入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实地调研、座谈交流,通过协同征集、发函征集、公告征集等多种方式,把意见建议征集延伸到联系点和“6+1”区域协同成员单位,切实做到征集“到群众中去”,意见建议“从群众中来”。
  在2023年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意见征集中,立法联系点组织人员到荥经县宝峰彝族乡德舍拉广场倾听群众意见,通过交流探讨,群众深入了解法律草案,最终上报的21条意见有3条被吸收采纳;在2022年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草案意见征集中,立法联系点与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人大常委会共同征集上报的43条意见有7条被吸收采纳。
  一项截至去年6月的统计显示,联系点成立3年来,累计开展走访、座谈调研60余次,征求群众意见3000余人次,完成种子法等23部法律草案意见征集,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上报意见642条,被吸收采纳46条,完成省人大常委会40余部法规草案意见征集,报送意见800余条,为国、省立法积极贡献“雅安智慧”。
  
创新协同机制 扩大辐射带动作用

  2023年7月,立法联系点携手乐山市、眉山市、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人大常委会以及四川农业大学,探索实践联系点“6+1”区域协同工作,为凝聚更多民智和力量打下坚实基础。6+1”区域面积占全省的68.43%,从覆盖人口数量看,占全省的17.07%,涉及汉、藏、彝等40多个民族,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制度实践得到更充分彰显。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沈春耀表示,“6+1”区域协同是工作和机制的创新,是进一步践行好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做好联系点工作的有益探索。
  今年5月8日,成员单位再次围坐一起,紧盯如何推动法规从“纸面”落到“地面”展开深度对话,共解法治“同一题”。
  一头连着立法机关,一头连着基层群众,雅安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民主立法、开门立法实践中,起到了“最前线”“桥头堡”作用,进一步展现了基层立法联系点接地气、听民声、察民意、聚民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优势。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