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十几岁起就在赤水河当纤夫拉船,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两岸酒厂等企业的兴起,水质受到了较大污染,通过近几年政府加大整治和宣传力度后,现在水清了,水质好了,鱼也更多了。”对于赤水河生态环境的变化,世代居住在赤水河边的胡敬华老人在今年4月底对前来调研的市县人大代表高兴地说道。
生态环境的变化,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近年来,古蔺县人大常委会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县委“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积极探索监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路径,依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中贡献人大力量,让“绿色古蔺”更加宜居。

持续发力 依法监督抓长效
“环保工作事关88万古蔺人民幸福生活,环保问题要下深水整治,县人大常委会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拧紧监督链条,用强有力监督助推县委环保工作决策部署项项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曾祥国在今年全县环保工作调研座谈会上表示。
换届以来,县人大常委会把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作为环保监督工作的重要抓手,坚持每年听取和审议县政府上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已连续4年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听取审议“环保答卷”,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30多条,形成审议意见交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及时办理。同时高度关注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情况,将其列为每年政府环保工作报告调研的重点内容,并举一反三,查找全县存在的环保问题进行跟踪监督,督促县政府抓好环保问题的整改落实,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多措并举 组合监督提质效
县人大常委会紧扣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热点环保问题,聚焦“水”“山”“气”,找准切入点、抓住结合点,着力打好监督“组合拳”,督促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举措。先后开展赤水河流域(古蔺段)保护、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管、用”、河(湖)长制落实、耕地保护等专题调研12次;针对环保突出问题整改、重点项目建设等组织代表进行视察活动6次;开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执法检查4次。适时围绕环境突出问题开展明察暗访,针对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意见建议,督促夯实行业、属地管理职责,有力助推环境问题整改销号31个。
人大持续用力、代表建言献策,政府重视配合、苦干实干,生态环境保护合力进一步加强。2024年,全县空气质量优良率98.6%,赤水河流域(古蔺段)水质持续达到Ⅱ类标准,城乡集中式供水达标率100%,土壤环境总体良好,全年未发生土壤环境污染事件,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聚焦难点 刚性监督显实效
“污水排放和处理情况怎么样?”“技改扩能后还存在什么问题?”今年4月,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再次走进永乐酒业园区,通过察看现场、调阅资料、听取汇报等方式持续跟进2024年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永乐酱酒园区污水处理净化能力整改提升情况,推动园区污水处理厂通过技改扩能解决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在依法监督的过程中,常委会聚焦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畜禽养殖污染、酒类废水处理等重点领域,针对年度环保重点项目、民生实事和部分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始终注重在跟踪问效上做文章,真正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弃、效果不明显不撒手。
今年以来,县人大常委会还对中省督察反馈、群众重点关注的环保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提出了“加快推进城乡生活污水超低浓度排放改造”“常态化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深度治理和淘汰落后产能”等意见建议交县政府研究办理,以高质量成果助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厚植绿色发展底色,共绘优美动人的古蔺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