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关于“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的部署要求,着力将基层立法联系点打造成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阵地,通过规范化建设、实质化运行、长效化发展推动“立法直通车”一体多能。
规范建设 接通民意的“站点”有模有样
2015年12月3日,巴中市成为我省首批获得地方立法权的市州之一,开启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面的实践探索。2022年,南江县人大常委会、通江县广纳镇成功申报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
为规范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运行,2022年9月,市人大常委会印发基层立法联系点规范化建设方案,对联系点的组织体系、制度建设、阵地建设、工作流程、工作台账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在逐步努力下,每个联系点都实现了“六有”:有阵地、有场所、有设备、有人员、有台账、有标识。
有效运行 立法声音“原汁原味”直达
邀请人大代表参加立法调研活动、列席市人大常委会会议、组织参加立法培训……市人大常委会在加强联系点规范化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丰富联系指导方式,不断促进联系点高质量运行。
“法规草案一来,联系点的信息员队伍立即行动,线上线下齐发力,‘原汁原味’收集、记录大家的意见建议,并及时反馈到市人大常委会。”平昌县驷马镇人大负责人说。
“在通江县壁州街道召开的乡村清洁条例草案征求意见座谈会上,与会的基层干部和群众代表提出意见建议47条。经分析研究后,合理的建议予以采纳,并及时告知信息员,未予采纳的也会向大家做好解释说明。”市人大法制委负责人介绍道。
从征集意见、汇总分析、及时反馈,到研究采纳、结果告知、立卷归档,实现环环相扣,确保每条民意不落空、有回音。当村民何东奇得知提出的关于“不向村民收清洁费”的建议被采纳时,他感慨道:“老百姓的意见能写进法律,简直太高兴了!”
据了解,近年来,全市各基层立法联系点累计召开座谈会200余场次,走访群众5万余人次,先后就有关法律法规草案征求意见1000余条,其中55条意见建议,通过立法联系点这条民意通道直达立法机关。
长效拓展 “直通车”变身“多面手”
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立法机关,一头连着基层群众。收集立法建议,不断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开展法律法规政策宣讲,化解基层矛盾等等,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内涵不断延伸。
在《巴中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施行后,巴州区宕梁街道结合精神文明建设,每周开展“五个一”实践活动,举行“1+10+N”文明行为集中培训活动,联合有关部门开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祭祀主题宣传,合力整治不文明行为,赢得了老百姓称赞,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法规实施的“助推器”。
以立法意见收集为引领,广泛听民意、解民忧。通江县壁州街道根据群众反映的部分路灯损坏、停车难等问题,及时与有关部门协调联动,参与红场街等48个老旧小区改造,新增停车泊位2000余个,解决群众困难71个,有效推进民生事项和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议事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