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基层人大

小金县人大:执法检查动真格 乡村振兴添动能

时间 2025-06-25 来源 小金县人大
[ 字号大小:]
  在近日召开的小金县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四川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以下简称乡村振兴“一法两条例”)的执法检查报告》摆上了与会人员的桌面,在审议过程中,大家掀起了一场关于“促进乡村振兴”的热烈讨论。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小金县人大常委会紧扣“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使命,以执法检查为切入点,对标法律条文查短板、问实效、提建议,通过“法律巡视”推动“一法两条例”在本辖区落地生根,以法治思维破解产业弱项、治理难题,确保乡村振兴在法治轨道上稳步前行。
 
 
看数据 振兴成效可感可及

  “2024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84亿元,同比增长2.4%”“第一产业增加值7.49亿元,增长2.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48元,同比增长6.9%”……会场内,一串与乡村振兴相关的亮眼数据,一下子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这些跳动的数字,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刻度,更是小金县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的生动注脚。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小金县对乡村振兴“一法两条例”的深入贯彻落实。全县以一拨接一拨的行动、一招接一招的发力、一程连一程的攻坚,向着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目标稳步迈进,奋力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答卷。
  如今的小金,乡村振兴攻坚战正全面铺开,“五大振兴”多点开花、硕果累累——产业振兴方面,已建成2个省级、3个州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4家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人才振兴领域,累计培育2300名新型职业农民、4070名农村实用人才、21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智力支撑。文化振兴进程中,47项省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申报,1个中国传统村落、11个四川传统村落、1个四川历史文化名村熠熠生辉,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生态振兴工作成效显著,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0.21%,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84.96%,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90%,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组织振兴持续发力,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达标率超90%,基层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
  这些亮眼的数据,见证着小金县在“五大振兴”征程中取得的辉煌成就,也见证着乡村振兴战略在小金大地从蓝图变为现实,正以蓬勃的生命力,孕育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抓关键 监督精准有力有为

  今年5月起,县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步履不停——走进木坡乡招牛村调研特色产业,踏入八角镇巴木村考察基层治理,深入沃日镇木栏村了解农旅融合,探访结斯乡大坝村聚焦乡村旅游,驻足宅垄镇马尔村挖掘非遗传承……执法检查组和2名州人大代表、11名县人大代表、17名乡镇人大代表,足迹遍布11个点位,以实地走访为笔、以民意汇聚为墨,书写人大监督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
  此次执法检查创新监督模式,打出了“线上+线下”组合拳。执法检查组运用腾讯问卷面向人大代表、乡镇干部、村民等群体发起调研,一周内高效回收707份有效问卷,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捕捉基层诉求,为报告撰写筑牢数据根基。县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成员何伟介绍:“线上问卷突破时空限制,极大提升了样本采集效率,让监督更具科学性。”
  线下座谈同样扎实深入。检查组在县本级、宅垄镇、八角镇巴木村召开3场座谈会,广泛听取县科农畜水局等19个部门工作汇报,收集20余名乡镇干部、30余名村“两委”干部的建议意见,实现监督检查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覆盖。执法检查组成员徐明香表示:“面对面的交流能直击痛点难点,为精准监督提供鲜活素材。”
  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座谈交流“三驾马车”协同发力,推动执法检查提质增效。执法检查组副组长王远富介绍,检查组成员全程记录走访座谈笔记,结合问卷量化分析结果,对照乡村振兴“一法两条例”中产业发展、人才培育等七大领域的法律条款,系统梳理出7个方面18个具体问题,并逐一制定针对性整改建议。这份凝聚集体智慧的监督成果,正转化为推动小金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注入人大力量。
 
 
提建议 代表履职用心用情

  一项项务实举措、一组组亮眼成绩,为小金描绘出一幅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乡村画卷,也滋养出人大代表心中更为强烈的乡村振兴愿景。
  在执法检查期间,代表们扎根基层一线,广泛收集群众心声,立足实际提出一系列高质量建议。州人大代表王伟将关注点投向“户外旅游”领域,他表示:“近年来户外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小金坐拥得天独厚的户外资源,应当深度挖掘、高效利用,谋求更大发展空间。”为此,他建议以全产业链思维推动特色产业升级,不仅要补足产业发展短板、强化产业支撑体系,还要大力培育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业态,通过农文旅深度融合,进一步释放产业协同发展潜力。
  来自八角镇的县人大代表杨雪聚焦“组织振兴”课题,提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建议。她说:“在基层,乡村治理中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普遍不足,‘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的现象较为突出。”为此,她建议,要积极培育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内生动力,让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主人翁”,才能激活乡村治理“神经末梢”,才能真正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俗文化则是宅垄镇人大代表杨兴文一直关心关注的事。在他看来,近年来,小金县采取一系列措施和行动,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文化繁荣,但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仍面临断代和失传风险。“我们的马尔锅庄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员年龄均在40岁以上,而且以前的2名省级非遗传承人去世后,因申报时间限制,一直没有确立新的传承人。”他希望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别斯满服饰、马尔锅庄等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多场景活态展演,通过文旅融合、数字赋能等多元形式,让非遗技艺走出静态展陈空间,在节庆活动、景区演艺、线上直播等场景中焕发新生,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小金县人大常委会此次开展的乡村振兴“一法两条例”执法检查,以刚性监督压实责任,以务实举措破解难题,以专业建议靶向施策,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