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基层人大

攀枝花市人大:联动调研聚合力 共富路上谱新篇

时间 2025-08-21 来源 人民权力报
[ 字号大小:]

  “我觉得共同富裕就藏在社区的每一个变化里。”攀枝花市东区居民张阿姨一边排队打饭,一边感慨道。临近中午,东区恒德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共富驿站)一派忙碌景象:老年助餐厨房飘来阵阵饭香,托幼一体园传出孩子们的笑声,就业培训教室内直播带货课程正在进行……这充满烟火气的一幕,正是攀枝花市推进共同富裕的生动写照。

  市人大常委会建立“市、县(区)联动”调研机制,围绕全市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推进情况,先后开展五次系统联动调研,形成了市、县(区)“同题共答”的强大合力,为全市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注入人大智慧和力量。


 联动调研 开启助推共富新篇章


  “这是全市人大社会建设系统2025年首次联动调研,更是社会委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发挥助推作用的新起点。”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全力助推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这一“头等大事”“一号工程”,市人大社会委打破传统工作模式,建立“周安排、月会商、季调度”机制,将市、县(区)人大力量攥成“拳头”。

  “去东区看了‘大梯道’创富共同体,才发现社区闲置空间能这么用。”仁和区人大社会委负责人感慨道。从春到夏,调研组走遍5个县(区),每月锁定一个主题——银发经济、社区复合治理、低收入群体“八托”多元托底保障机制、创富共同体建设……“走出去看、坐下来聊”的模式,让各县(区)人大直呼“解渴”,视野宽了,思路活了,也为协同推进共同富裕工作提供了新路径。

 

成果共享 勾勒共富全景图


  “自从社区有了托幼一体园,我每天能多出3小时工作时间。”在恒德社区,年轻妈妈张丽分享道。作为攀枝花市首个社区嵌入式托幼一体中心,与老年助餐厨房相互配合,构建起了“15分钟养老托育服务圈”。

  在米易县河西为老服务中心内,82岁的陈大爷,正在工作人员的照料下做康复训练。“这里提供24小时全托生活照料,还有智能监测,孩子们放心多了。”陈大爷笑着说。该县打造的“普惠养老+智慧养老+医养结合”三位一体模式,正朝着“国家级银发经济产业示范园”目标稳步迈进。

  “我们村去年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30%,人均增收2000余元。”西区格里坪镇庄上村干部介绍说,村里推行的“生态治理+花卉苗木+文旅融合”三联动模式,已成为当地共富样板。

  

同频共振 奏响共富协奏曲


  “全市人大社会建设系统联动调研,不是简单的‘走一走、看一看’,而是要整合力量、聚焦重点,找到短板、发挥优势,推动市、县(区)同题共答。”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联动效应,正从机制创新转化为推动共富的强大动能。

  在仁和区“和美家”就业服务中心,居民张文兵开心地说:“工作人员不仅帮我培训,还推荐了合适岗位,现在每月收入3000元。”该区构建的全周期就业服务生态,截至目前已提供岗位4200余个,达成就业意向1080余人。

  盐边县的红格·阳光谷非均衡山区协同共富先行试验片,联合7个村抱团发展产业,构建起共富生态圈,可带动2万余名农户增收,为破解山区发展不平衡难题提供了“盐边方案”。

  每月一次的专题调研,让市、县(区)人大社会委打破地域壁垒,在交流中互学互鉴,为精准建言献策提供了扎实依据。

  市人大社会委从“积极主动作为、创新思考谋划”,到“完善信息共享、强化政策协同”,再到“跟踪监督项目落实、畅通民意渠道”,一系列举措推动人大监督从“纸上”落到“地上”。

  “联动调研不是走过场,而是要破解难题、助力实践。”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人大社会建设系统要持续以联动调研为纽带,聚焦缩小‘三大差距’、推广典型经验、突出问题导向,紧盯低收入群体保障、城乡资源配置等短板,强化监督落实,推动共同富裕从‘蓝图’变为‘实景’。”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