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基层人大

成都市新都区人大:法治护航高新产业发展 政企联动共优营商环境

时间 2025-10-15 来源 成都市新都区人大
[ 字号大小:]
  “以前总觉得立法离企业很远,今天才知道,我们的心声也能变成法规修订的‘金点子’!”在成都新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座谈会现场,一位企业代表的感慨,道尽这场“立法+产业”对话的特殊价值。
  9月19日,成都市新都区人大常委会联合法律专家与多部门走进园区,以“实地看、当面聊、当场解”的方式征集立法意见,提供接地气的法治服务,推动立法、执法、司法、普法、法律服务全环节联动,为高新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强心剂”。



深入调研,摸清园区法治“家底”

  座谈会前,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智库法律专家以及区司法局、区交管委、区律工委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开展了“沉浸式”走访调研。在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展示中心,大家循着园区“立园满园”的发展脉络,实地了解法治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从项目落地到企业经营,政策法律供给、企业法律服务需求等环节的法律保障情况清晰呈现。走进园区法务区,“一站式法律服务”场景格外亮眼:企业遇合同疑问可咨询、有纠纷能调解,无需多次跑腿即可获得专业法律支持。“只有摸清企业‘需求清单’,立法工作才能精准服务”,调研组成员的话,点明了走访的初衷。



企业畅所欲言,专家解答精准务实

  “我们公司缺少专业法务,不太清楚哪些行为是触碰法律红线,是否存在法律风险。”“公司主要存在一些劳动合同纠纷和买卖合同纠纷,但是选择诉讼方式时间和金钱成本较高,专家有没有好的化解矛盾纠纷的方法?”
  座谈会上,航空产业、人工智能、特种设备制造等领域的企业代表畅所欲言,倾诉经营中的“法律烦心事”,提出三点期盼:一是“盼培训”,希望针对人事用工、知识产权等高频痛点,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法律知识宣讲培训;二是“盼体检”,渴望常态化合规指导,提前排查法律风险;三是“盼更新”,呼吁尽快修订清理滞后法规条款,保障高新产业发展。
  企业话音刚落,四位人大智库法律专家便给出务实解决方案。谈及知识产权保护,专家法条结合案例讲解“如何给核心技术做‘法律防护网’”,详细覆盖专利申请到成果转化全过程;提到纠纷化解,专家推荐“调解+仲裁”组合拳,强调“比诉讼时间快,成本降一半,适合企业急事急办”;关于立法参与,法工委负责人现场指导:“把需求写成‘意见清单’,基层立法点能将企业期盼精准送达立法机关”。现场互动频繁,不少企业代表边听边记,直言“这趟没白来,许多困惑一下子就通了”。

凝聚法治合力,解决企业急难愁盼

  人大牵头、智库支撑、部门联动、基层立法联系点和实践站落地,此次活动积极发挥服务立法、促进守法、宣传普法、助力社会治理、护航产业发展等多元功能,倾听企业真实诉求,破解法律政策制定与落地“最后一公里”难题。
  会上,区司法局、交管委、律工委、大丰街道等单位当场承诺“马上办”。区司法局表示将推进法律知识培训常态化进园区、进企业,完善法务区服务功能;交管委计划深化与人大、专家、司法局的合作,拓展立法修法意见征集;律工委从律师服务实践出发,分析高新企业常见法律风险并提出对策;大丰街道详解基层立法联系点功能,邀请企业积极表达诉求、行使法定权利。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深化立法工作认识,畅通企情民意渠道,让法治建设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把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助推法治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点明座谈会核心。
  接下来,新都区人大常委会将持续发力,依托人大及专家智库,联合法律、产业、金融、社会治理等领域专家,为园区和企业提供全方位、常态化、精准化的治理支持,点对点对接法治服务需求;全面梳理产业经济立法意见,形成立法修法建议清单,推动法规立改废释,发挥“立法直通车”作用,为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为良法促进善治贡献新都人大智慧与力量。
  这场座谈会,不只是一次立法意见征集,更是一场政企同心的“双向奔赴”——以法治温度筑牢高新产业优质营商环境,以民主力量让企业发展更有底气、更有信心。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