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墙面斑驳、设施老旧到外立面翻新、设施更新、电梯加装,资阳市雁江区多个老旧小区实现美丽蝶变。这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离不开资阳市与雁江区两级人大常委会的合力监督、持续助推。
监督双向贯通 力量一体联动
  自2020年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以来,市、区两级人大常委会聚焦老年人下楼难、儿童活动空间不足等民生关切,通过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组织人大代表视察、督办代表建议、开展民生实事监督等方式,对中心城区老旧小区改造情况持续跟踪监督。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累计开工老旧小区666个7.4万户,累计完工602个6.9万户。
  雁江区人大常委会负责人表示:“市、区两级人大的协同发力、共同推动,形成了上下衔接、各有侧重的监督格局,既助推顶层设计完善,又促进基层实际问题得到解决。”
传承历史记忆 赋能社区新生
  在向阳小区的改造中,市、区两级人大常委会积极建议保留具有历史风貌的特色建筑元素,避免“千篇一律”的翻新,助推改造焕新面貌、传承文脉,为社区赋予更深层的精神内涵。
  当“红色文化”遇见“火车文化”,向阳社区的老旧小区改造被赋予了独特灵魂,厚重的历史与奋进的精神在此交融,让这片家园迎来崭新面貌。
  “为铁路事业奉献了一辈子,现在退休后,每当看到这些‘火车头’元素的设施、建筑和文化展示墙中资阳火车站的历史变迁,就想起曾经奋斗的岁月。”张阿姨说,“孩子们可以通过这些老照片了解资阳的奋进历程,懂得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在市、区两级人大常委会的推动下,雁江区逐步形成“一小区一特色”的改造理念,根据不同小区的历史背景与文化特质,量身定制改造方案,让每个小区都保留自己独特的文化印记。
脚步贴近民生 改造更有温度
  “我们小区老年人多,希望能增加无障碍设施和休闲场所。”“停车难是大问题,能不能合理规划一些停车位?”
  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市人大代表开展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专题视察时,代表们实地查看改造进展,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收集原汁原味的民声民意,切实发挥了上传下达、建言献策的桥梁纽带作用。
  市人大常委会将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加强中心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建议作为常委会重点督办建议,通过专题调研、现场督办、定期“回头看”等方式全程跟踪、闭环管理。代表们反馈满意,群众也真切感受到了生活环境的变化与提升。
  同样让群众满意的是,人大代表不仅监督改造过程,还持续跟踪改造后的管理维护问题。在市、区两级人大常委会的推动下,雁江区建立了“改造+管理”并举的工作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