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监督工作 > 执法检查

向污染宣战

时间 2016-07-27 来源 民主法制建设
[ 字号大小:]

  2015年1月1日,史上最严新《环境保护法》施行,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是环境保护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

  一年后的2016年1月1日,新《大气污染防治法》施行。这是新环保法通过以后修改的第一部单项法,它直指目前大气环境污染严峻形势,被社会寄予厚望。

  此前的2011年10月1日,《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正式实施,这是全国首部把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规制空间拓展至乡村的省级地方性法规,标志着我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入法制化轨道。5年来,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困难和问题。

  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加快推进绿色发展,6月16日,省人大常委会启动《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以下简称“两法一条例”)执法检查,聚焦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三大社会热点。

  据了解,我省各相关部门严格执行两法一条例,2015年,全省共办理环境处罚案件1812件,实施按日计罚8件,查封扣押38件,限产停产43件,行政拘留50件,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17件,办理环境举报投诉31583件。从而促进环境质量不断得到改善。

 

  打好“三大战役”

 

  着力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在大气污染防治上,我省制定了《四川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和年度实施计划,将可吸入颗粒物(PM10)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加强专项督查和考核。

  对成都及周边、川南、川东北三大重点区域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并制定出台《四川省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激励暂行办法》,2015年对未完成目标的广安、达州、眉山、资阳4市扣缴资金900万元。对PM10浓度长期不降反升、空气改善目标完成情况连续两年排名垫底的达州、广安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实施了预警约谈。

  水污染防治上,大力实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制定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川省工作方案》。

  省委省政府确定的30个乡镇不达标水源地整治任务全面完成,2015年全省新增污水处理能力6.42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4.5%。实施重点流域生态补偿,2011年以来在岷江沱江流域试行跨界断面水质超标资金扣缴制度,五年来共扣缴水质超标资金20437万元。绵阳鲁班水库、南充升钟水库从过去的劣Ⅴ类水质提升到地表水Ⅲ类水质。

  土壤污染防治上,加强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中下达我省的59个重点项目已完成56个,其余3个项目基本完成。据测算,2015年我省什邡、会东等7个国家级重点防控区主要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降低15%。对20个市州60个畜禽养殖周边的土壤开展了环境质量监测。

 

  落实总量减排

 

  我省将四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列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约束性指标,严格实行目标考核,对年度减排先进集体予以通报表扬,对减排工作存在突出问题的进行预警约谈。

  2015年全省主要污染物削减量超额完成国家“十二五”目标任务,国家目标责任书确定的157个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全部完成。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突破环保底线、违反环保刚性约束的项目坚决不批。积极优化下放我省环评审批权力,将水利工程、市政工程、机械电子等领域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到市县两级环保部门,下放数量达到50%。

  加强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目前省市空气质量预报体系基本建成,从6月1日起,我省重点区域和城市未来三天空气质量预报已正式对外发布;加强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2015年对2836个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监测断面进行了监测;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要求,对183个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情况进行考核,开展了42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监测考核体系逐步形成。

  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验收情况、省级重点监控企业名单及排污许可证发放情况、辐射安全许可证发放情况等进行了主动及时公开,对直接办理的行政处罚案件、行政复议案件、以及拒不执行行政处罚决定企业名单也及时进行了公开。

 

  开展科技攻关

 

  针对环境污染成因、监测预警、健康影响、面源污染防治、工业污染防控、机动车尾气治理等热点、难点问题,我省相关部门开展了科技联合攻关,并积极推进相关科技成果应用和转化:

  大力推进大气污染成因研究,开展城市群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研究,采用空气质量模型法解析成都城市群PM2.5的来源,掌握了PM2.5在各地级城市间的输送规律,提出了成都城市群的大气细颗粒物的综合防治对策,包括城市间联防联控方案、各类污染源减排方案。 还建立了国内首个颗粒物人体危害模型。

  研发推广秸秆利用技术,如秸秆肥料化利用、饲料化利用、能源化利用、用作食用菌栽培基料、工业化初级利用、工业化深度开发,建立秸秆气化燃气加热特种钢熔炼炉生产应用示范工程等。

  机动车尾气处理技术全国领先。我省在机动车催化材料和催化技术研究方面取得全面突破,高性能稀土储氧材料、耐高温高比表面材料、汽油车三效催化剂、柴油车SCR催化剂等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制成功,实现了汽油车、柴油车、CNG车(天然气燃料车)和摩托车四大类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全产业化。通过试点监测表明,定期更换机动车催化剂和排放维护,可以实现80%的机动车污染物减排,同时节油高达14%。

 

  整治 “脏、乱、差”

 

  《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实施近五年来,治理工作不断向基层、村庄、盲点死角延伸,仅清理卫生死角就达150余万吨,清除城市“牛皮癣”达到700万处以上,有效整治了城乡环境的“脏、乱、差”现象。

  我省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富有文化内涵、具有民族特色、体现山水田园风光的城市街区、镇乡和村庄,清理建筑立面超过7000万平方米,打造特色街区1500余个,治理背街小巷近53000条,国、省干道沿线和重点城镇、乡村已基本完成风貌塑造工作,提升了城乡形象。此外,我省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3%以上,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2015年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认定,全省建有生活垃圾收集点的行政村达到44000个以上,占行政村总数的93.4%,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机制基本建成。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