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文化工程巨作(行将)收笔
民间传统文化集成(即可)付梓
8月16日的阆中古城,烈日如烤。阆中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阆中民间传统文化集成》(简称“集成”)丛书出版文稿评审座谈会同样热烈,与会的阆中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南充和阆中市相关专家学者为《集成》的修订、完善工作争相建言,提出许多有益的建议意见。
由阆中市人大常委会负责主持开展的《集成》这项浩繁的文化工程建设历时较长,参与者众,卷帙浩繁,意义重大。
《集成》编撰历时四年之久。2012年,阆中市人大负责牵头组织民间传统文化搜集整理工作,抽出人大机关工作人员专门具体负责。常委会和主任会议多次听取民间传统文化搜集整理工作情况报告,组织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建议意见。经过四年不懈努力,目前,《集成》书稿编辑工作已全面完成,阆中悠久历史和古老文明积淀出的深厚、浓郁的民间传统文化,将得到保护和传承。
《集成》编撰参与者众多。2012年6月市上召开动员和培训会后,市属部门、各乡镇和街道办事处以及各村(居)按照要求,组建领导班子,召开启动会议,抽派、聘请有文字功底、热爱民间文化的老干部、老文化人和退休教师、文化专干,具体负责和从事辖区民间传统文化和搜集整理工作,一支700多人的采风大军,随即走进街道社区、村社户头,广泛搜集资料,确保民间传统文化资料完整真实。《集成》的广泛收集整理工作,成为全市上下一场民间传统文化大普查。
《集成》编撰卷帙浩繁。《集成》汇总千百年来流传在阆中各地域内容丰富、多姿多彩、各式各样的民间传统文化形式,分为民间传说、民间艺术、民间风俗、镇村古道、江河码头、风水阆中、春节之乡等10卷,文字500多万,图片1000余幅, 是我市前无仅有的文化巨著。
《集成》编撰意义重大。《集成》编撰不仅使阆中悠久历史和古老文明积淀出的深厚、浓郁的民间传统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还将对建设文化阆中,丰富阆中历史文化内涵,促进阆中文化旅游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这次座谈会是《集成》付梓刊印前的一次重要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就文稿内容、编排体例等提出了具体建议。大家认为,集成是详实记录阆中人文风貌、民俗特色等各方面的史料,要重点体现在“三性”上。一是草根性。要客观真实,准确记录,不需另起炉灶进行创作,收集整理要简明扼,通俗易懂,让人民群众喜读爱看;二是特色性。《集成》要充分阆中春节之源、风水之都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不具特色的不应收录;三是原真性。要体现阆中民间文化原汁原味,不能人为进行再创造。与会人员还强调,该文化集成既不是政治宣传,也不是著书立说,要尊重历史和实际,涉及到民族和宗教等方面的,一定要严肃谨慎,不出错误。与会人员对《集成》的最后修订、完善工作给予较高的要求和期待,希望编撰人员察纳雅言,做好《集成》的最后修订、完善工作,共襄《集成》臻于完美:
扎根巴山息壤 强在源远流长
贵在自出机杼 奇在天籁乐章
力戒夸饰虚美 凸显万千气象
椽笔浓墨重彩 书载古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