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研究与报告

资阳市打造成都都市圈近郊游旅游目的地的现状及对策思考

时间 2025-03-20 来源 资阳市人大教科文卫委
[ 字号大小:]
  一、背景
  都市近郊游被认为是一种在城市周边进行的微度假,具有近距离、高频次、随意性等特点,有放松身心、学习知识、增进感情等需求,近郊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资阳位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中部,是成都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巴蜀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熠熠生辉,“7高11轨16快”综合交通网络加快成形,具备发展近郊游的得天独厚的条件。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川中丘陵地区四市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加快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的意见》明确“支持资阳打造成都都市圈近郊游目的地”,这既是资阳市省委、省政府赋予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推动资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已取得的成效
  我们按照“改变、突破、跨越”的思路推进工作,围绕项目建设、配套跟进、品牌创建、市场培育等协同发力,推进我市文旅产业从量变到质变的提升。
  (一)资源本底由简录向精拓突破。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安岳县石窟寺普查试点经验全国推广,我市新增文物数量、工作进度、工作质量三项核心指标均居全省第一。濛溪河遗址开发以来广受社会关注,入选2023年度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2024年度国内十大考古新闻,获省级奖补资金2000万元。2021-2024年争取到国、省文保资金1.1亿元,实施29个文保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由2021年的56项增加到83项。
  (二)核心产品由散碎向拳头突破。落地国色春秋、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等10个省市重点文旅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70亿元。发展起国际数字游民社区、秋千王国、漫游沱江等新兴业态,资阳博物馆热度持续攀升。启动吉快博物馆、城市之脊、绿野溪谷等增量项目建设。
  (三)配套设施由薄弱向完善突破。发展起圣高广场、圣高广场、一品天下、烟火普州等一批美食集聚区,金牛宾馆、锦江宾馆等品牌首次走出成都来到资阳,全市酒店数量达600余家,客房总数突破1.5万间。3A级以上旅游景区直通车覆盖率达90%,基本建成“快行慢游”旅游交通网络体系。培育特色商品3品、13类、550余种,增设12家旅游商品展销店。
  (四)文旅品牌由小众向知名突破。安岳县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宝森柠檬旅游区创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旧居村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策划举办安逸四川-安岳之秋等活动,资阳文旅抖音号、微信公众号发布图文和短视频一千余篇、播放量达3亿人次。围绕培育“资足常乐”品牌,创作文化艺术作品1000余件,联合出品的《我们的故事》等纪录片被国家图书馆永久馆藏。
  (五)市场主体由弱小向集成突破。通过第五次经济普查,我市文旅企业共480家、增幅88.2%,文旅个体户共5538户、增幅247.9%。规上企业从2021年的0家发展到10家,2024年营收达到1.28亿元、增幅74.5%,发展起市文旅集团、中安集团、雁投文旅等龙头企业。到2024年底,市金融机构为3个重点文旅项目发放贷款3.16亿元,为6户规上文化娱乐企业发放贷款2.15亿元。
  三、对策建议
  尽管资阳市在打造成都都市圈近郊游旅游目的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市场主体实力较弱、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聚集临空经济区,打造文旅集群。以国色春秋、成都美院两大IP为引领,率先将临空经济区打造成为资阳文旅产业牵引聚集区。一是投运在建项目。今年6月建成投用国色春秋、水上运动基地等项目,建成投用仁里村、红碑村等民宿群。二是引进配套项目。加强与北京正和诚合作,围绕国省投向、市场发展需求,完成天府艺谷产业布局方案。与省旅投集团、成都文旅产业商会等企业和机构对接,组织一批企业到临空考察,引进星空房、房车露营、实景演出、山地运动、文化创意、杂技等业态。三是实施展陈项目。7月完成陈毅生平事迹展、安岳石窟艺术展、濛溪河出土文物展、美院毕业季画展、科普教育展、京东方艺云故宫文物数字展、建市25周年成就展等7个特展项目。四是策划活动项目。招引社会主体参与,3月启动砚山大地艺术节,夏季举办水上电音节等活动,秋季举办半程马拉松等体旅项目。
  (二)聚焦文旅产业,做大经济规模。一是盯着项目干。建成投用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乐至真红巷等项目,加快推进城市之脊、绿野溪谷、吉快博物馆等在建项目,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省级文旅融合项目、两新、两重、“十五五”规划、专项债投向,储备项目42个。二是围绕企业转。培育华强方特(资阳)文旅公司、四川石窟文化旅游开发公司升规入统,今年规上企业营收规模再翻一番。培育中小微企业,依托行业协会、区域合作平台,帮助业态升级、市场拓展、发展壮大。招引链主企业,围绕自带IP、自带流量的链主企业开展招引。三是推进多业态融合发展。推动农商文旅体康教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提质打造红碑村、仁里村、卧佛村、羊叉河等农旅融合产品,发展资阳视防中心等研学旅游产品,引导资阳机车公司、百威啤酒等企业发展工旅融合产品,拓展漫游沱江、雁溪湖等体旅融合产品。
  (三)拥抱新质生产力,发展数字经济。一是推进智慧文旅建设,提升旅游体验。加快5G网络、物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在文旅领域的应用,实现景区、酒店、文化场馆等场所的5G网络全覆盖和智能化管理。在资阳观察APP上搭载资阳文旅、资阳文旅豆包、资阳文旅连接等智慧旅游系统建设方案并加快实施,整合旅游信息资源,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推荐,实现精准营销。二是开发数字文旅产品,丰富旅游供给。引导文旅集团、农发集团、中安集团等数字龙头企业开发数字文旅产品,如数字文化创意产品、虚拟现实旅游体验项目、在线演艺等。支持文旅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利用数字技术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竞争力。加强与数字经济企业的合作,共同打造数字文化和旅游产业生态,推动数字经济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
  (四)推进多业态融合,培育发展新动能。一是推动农商文旅体康教融合,拓展产业边界。以文旅为牵引,整合农商教体康资源,融入地方特色文化,提质打造晏家坝、仁里村等一批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样板,推动数字游民社区(二期)、天府艺谷等新业态项目建设,发展京东方视防中心、国色春秋等研学旅游基地,发展水上运动基地、漫游沱江等体旅融合项目。二是促进文旅与工业融合,创新发展模式。依托我市“牙谷”“智谷”资源,探索文旅与工业融合发展路径,开发工业旅游项目,让游客了解资阳工业发展历程和生产工艺。支持中车资阳机车厂、百威啤酒等龙头制造业企业开放生产车间、展示厅等场所,开发具有工业特色的文创产品,拓展工业旅游产业链。
  (五)加强交流合作,拓宽市场发展空间。一是构建宣传营销矩阵,提升资阳文旅知名度。加强与国、省、市主流媒体,以及抖音、小红书等新兴媒体的合作,构建资阳文旅营销矩阵,创新开展话题营销、事件营销、口碑营销,不断提升资阳文旅曝光度、知名度、影响力,持续举办好小龙虾美食周、柠檬花赏花季、烤肉季,以及赏花踏青等文旅活动,激发消费活力。二是深化区域合作,实现协同发展共赢。持续推进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强与大足的深度合作,启动实施《资阳大足石窟石刻文物主题游径专项规划》,争取纳入国省“十五五”发展规划,协同打造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品牌,持续培育“资足常乐”品牌,推进川渝石窟寺保护传承与科技创新项目、石刻文创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与成德眉资及重庆其他区域的合作,共同挖掘文旅资源,打造具有国际范、中国韵、巴蜀味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立区域旅游合作联盟,加强旅游信息共享、市场共建,推动区域文旅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六)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市场秩序。一是进一步完善文旅市场经营规范和质量标准。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对文旅市场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违规经营行为,确保市场经营活动合法合规、有序开展。二是加强文旅、市场监管、公安、消防等多部门协作。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维护游客和合法经营者的权益。三是建立游客反馈与投诉处理机制。设立专门的游客服务中心,开通线上线下投诉渠道,及时受理游客的投诉和建议。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对游客反馈的问题及时调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游客,提升游客满意度。
  资阳市在打造成都都市圈近郊游旅游目的地方面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市场管理和强化宣传营销,以实现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将资阳市打造成成都都市圈近郊游的重要目的地。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