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经验交流

发挥人大职能作用 促进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

时间 2021-12-31 来源
[ 字号大小:]
 成都市人大农业委员会

  加强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是我省加强示范引领、加快农村全面小康进程的重要举措。按照省委的总体部署,成都市高度重视新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同步规划、同步建设。2013年以来,成都市又针对过去新村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所脱节、集中连片示范基地规模不够的问题,按照“产村相融有看点、体制机制有亮点、农民增收有支点”的要求,结合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省市新农村示范县建设,规划并启动建设了“10个粮经产业新村建设成片推进综合示范基地”(以下简称10个综合示范基地)和“成新蒲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以下简称成新蒲示范带)、“6个产村相融现代农业精品园区”。今年,又新启动建设青白江产村相融现代农业精品园区、邛崃灾后重建和北星大道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全市形成了“10+7+3”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园、带)建设格局。

  围绕这个中心,成都市人大农业委员会依法履行职责,注意把握人大工作的切入点,通过工作调研督促等形式,深入实际调查,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及时总结基层的成功作法和经验,认真研究三农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供操作的建议意见,供党委决策和政府参考,努力促进全市加强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促进规划落实,科学谋划基地布局

  市人大农业委员会认真督促市政府有关部门严格落实了规划。按照“成片规划、连片提升、集中发展”的要求,在二三圈层的优势特色产业主产区域,打破村组、乡镇和区(市)县的界限,规划并启动建设了“10个综合示范基地”,涉及二三圈层9个区(市)县的74个镇(乡)、430个村(社区),总面积达到113.6万亩。其中:规划建设十万亩粮经复合示范基地5个,总面积56.9万亩,分别是崇州市隆兴—白头14.2万亩的水稻规模种植基地、邛崃市牟礼—冉义11.2万亩的水稻规模种植(制种)基地和彭州市濛阳10.4万亩、新津县柳江10.5万亩、大邑县蔡场10.6万亩粮经复合规模种植基地;规划建设十万亩优势特色产业示范基地5个,总面积56.7万亩,分别是金堂县丘区10万亩特色蔬菜基地、蒲江县成佳10.3万亩茶叶种植基地、龙门山10.2万亩和五面山14.2万亩猕猴桃种植基地、龙泉山12万亩伏季水果产业基地。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将“10个综合示范基地”建成产业布局合理、组织方式先进、资源利用高效、供给保障安全、综合效益显著、产业新村相融的粮经产业新村建设成片推进综合示范基地。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和“集中连片、产村相融”的原则,还充分利用成新蒲快速路沿线田园视野开敞、产业基础良好等有利条件,在全长72公里,涉及双流、新津、邛崃、蒲江、崇州、大邑6个县(市),覆盖22个乡镇及街道办事处的“成新蒲”快速路两侧3公里范围内,对总面积858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统筹规划,将沿线道路绿化美化、集中连片产业基地建设和新村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灌溉渠系、标准化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设施农业、高端农业、循环农业、乡村旅游等多种要素进行有机融合,形成“都市农庄·花香林苑”、“水韵田园·多彩乡村”、“丝路水乡·稻香田野”、“七彩果岭·风雅茶园”四段不同景观,充分展现集中连片产村相融的新农村建设美景,全面展示风光秀美田园生态的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将“成新蒲”沿线打造成为四季有景、四季可游、文化多元的全国统筹城乡综合示范带、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示范带、全省新型城镇化示范带、全市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和全市乡村旅游目的地。

  按照“全域覆盖、集中连片、产村相融”的原则,在10个综合示范基地和成新蒲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没有辐射全的二圈层区、县,规划建设龙泉驿区“梦里桃乡”产村相融现代农业精品园区、新都区锦绣田园现代农业精品园区、郫县产村相融现代农业精品园区、温江区产村相融现代农业精品园区、双流美丽智慧乡村产业示范园区、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锦绣东山”现代都市农业精品园区。2015年,新启动青白江产村相融现代农业精品园区(以下简称7个精品园区)。涉及二圈层7个区县(含天府新区成都片区)的16个乡镇、73个村(社区),园区结合各自现代农业主导产业定位规划建设,每个园区规划面积在2万亩以上,总规划建设面积26.05万亩。邛崃市结合灾后产业重建和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启动建设邛崃灾后重建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涉及9个乡镇、89个村(社区),总规划建设面积93.2万亩。新都区启动建设北星大道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涉及5个乡镇、16个村(社区),总规划建设面积5.6万亩。

  二、促进力量整合,完善创新推进机制

  认真督促市政府有关部门积极整合涉农资金和创新推进机制。统一整合了农业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农田水利、农业环保、农村道路、农业综合开发、土地综合整治等涉农项目资金,并叠加使用中央、省级“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菜篮子”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资金,集中投入重点打造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示范园区和示范带。两年来,全市整合打捆使用市级涉农财政资金达到5.64亿元。通过农业投入机制创新,着力改变了过去项目资金投入不集中、使用效率不高的状况,并引导了社会资金大规模投入,为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坚强动力。

  创新了资金投入方式。在“10个综合示范基地”、“成新蒲示范带”和“7个精品园区”建设中,引入激励竞争比选机制,由相关区(市)县根据全市总体规划细化编制分区建设规划,确定建设项目,明确建设进度,在竞争演讲的基础上,组织省市专家评审打分,确定综合类和各个单项的一二三等奖,按获奖等次给予不同额度的资金扶持。相关区(市)县按照二圈层1:2和三圈层1:1的比例落实财政配套资金。方法上的创新,有效地变“要我干”为“我要干”,调动了区(市)县的积极性。各区(市)县竞相比着干,党政“一把手”主持召开常委会、政府常务会研究落实配套资金,统筹部署推进措施。两年来,相关区(市)县按照二圈层1:2和三圈层1:1的比例配套财政资金9.32亿元。

  三、促进示范带动,成片推进初见成效

  认真督促市政府有关部门搞好示范带动、成片推进工作。示范基地(园、带)规划启动建设以来,注重抓好核心区建设和示范片建设打造,“10个综合示范基地”着重建好核心示范区,“7个精品园区”、“成新蒲示范带”重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在短期内形成看点亮点。通过整合项目资金,聚集各方力量,重点推进高标准农田、村落民居、乡村道路、乡村旅游设施、农业机械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等新型主体培育,并集成推广工厂化育苗、标准化生产、设施化栽培、种养循环、节水灌溉、采后处理和信息化等综合技术,打造集中连片产村相融的示范样板,形成示范效应。仅2014年度,各区(市)县启动实施建设各类项目462个,计划总投资49.44亿元。“10个综合示范基地”,已建成新农村综合体423个、在建74个,涉及农户14.3万户;建成核心示范区面积44.94万亩,水稻高产创建平均亩产达到636公斤,比全市平均亩产高16.6%;建成高标准农田25.62万亩,新改建渠系687公里、新改建道路607公里、建成育苗中心26个、建成生态循环示范点89个、设施化栽培面积7.1万亩、发展新型经营主体664个、集成技术应用116项、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95个、产地采后处理点78个、一三产业互动乡村旅游点81个、打造农产品品牌43个。“6个精品园区”,已建成新农村综合体32个、在建10个,涉及农户2.6万户;建成核心示范区面积8.38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4.56万亩;新改建渠系99公里、新改建道路213公里、建成育苗中心8个、建成生态循环示范点3个、设施化栽培面积0.84万亩、发展新型经营主体33个、集成技术应用36项、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11个、产地采后处理点8个、一三产业互动乡村旅游点12个、打造农产品品牌8个。“成新蒲示范带”,已建成新农村综合体54个、在建28个,涉及农户3.67万户;建成高标准农田6.3万亩;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31个、面积16.2万亩,在建13个、面积2.82万亩;建成核心示范区面积6万亩、新改建渠系186公里、新改建道路437公里、建成育苗中心6个、建成生态循环示范点8个、设施化栽培面积7.28万亩、发展新型经营主体176个、集成技术应用48项、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50个、产地采后处理点21个、一三产业互动乡村旅游点40个、打造农产品品牌17个。乡村旅游基地、文化节点、道路景观、绿道体系等正按照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加紧推动实施;一批产村相融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已初步形成展示形象。

  下一步,我们还准备将此项工作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作为监督事项,促进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一系列工作部署,深入实施市委“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按照“四化”同步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以工促农、以贸带农、以旅助农”的总体思路,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进一步整合各项政策、各类项目和资金,统筹连片集中推进“10+7+3”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园、带)建设,进一步提升全市产村相融集中成片发展水平,推动一二三产互动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倍增和农民收入倍增。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