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要闻

“重装之都”追逐新梦想

时间 2013-07-01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号大小:]

□本报记者邓嗣华冉倩婷刘云云
    6月29日,黄铭锂能源新技术产业化验证线在广汉投产,将突破国际锂离子电池技术壁垒;6月28日,清华同方打造的3C产业园在罗江开建,将在成德绵经济带上形成一条全新的电子信息产业链;6月18日,10个工业项目在旌阳区刚刚更名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内投产……
    中国二重、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宏华石油等龙头企业引领千亿重装产业集群,“重装之都”德阳在四川经济版图上长期定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第二,地区生产总值第三”。然而西部城市群雄逐鹿,区域竞争形势严峻,“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德阳市委书记李向志认为,在全省率先实现次级突破是德阳对全省发展大局的责任担当,也是巩固德阳区域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快进!是德阳作为我省“千亿GDP俱乐部”成员的必然选择。
    不过,德阳最近的一系列举动,均在“重装”之外,与新能源、电子信息有关。这,是德阳按下“快进”键所释放的全新产业信号,着力以产业转型升级寻求次级突破——既要延续“重装之都”的光荣,又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追逐新梦想。
    贯彻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德阳明确提出“发挥五大优势、明晰六条路径、实现一个目标”的基本思路。下一个目标,德阳定位经济规模2000亿元,时限是2015年。
  找准“率先突破”支撑点
  传统、新兴产业直奔高端
  剑指“千亿”
    6月29日,位于广汉的宏华石油基地机器轰鸣,新产品——“炮弹型”智能钻机完成研发,即将投放市场。宏华由此将在国内刚刚起步的页岩气开采领域抢占先机。
    同月,东汽大型高效超超临界机组新技术出成果,东方阿海珐的百万千瓦级核电厂主泵生产基地正以国际先进技术推动中国第三代核电发展。
    “全国60%以上的核电产品、50%以上的电站铸锻件、40%以上的水电机组、30%以上的火电机组和汽轮机、20%以上的大型船用铸锻件、16%以上的风电设备均由德阳制造,发电设备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位,石油钻机出口国内第一。”这段文字和数据,一直是德阳作为“重装之都”的解说词。
    但“重装”于德阳,是一把“双刃剑”。较之川内的其他城市,目前国际经济形势下滑给德阳带来更为严重的影响。
    “重装”舞剑,第一招必须以科技创新驱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目前德阳“重装”领域龙头企业带领600余家配套企业,正以合力奔产业高端的方式实现止滑回升。同时,以配全、配齐、配强产业链为目的,德阳去年引进总投资近50亿元的几个重大高端项目,进一步聚集巩固“高端重装”优势。
    以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形成新的产业集群,是“重装”舞剑的另一新招。4月16日,宗申产业集团与德阳签约,以建成通用航空基地为目标,一期投资13亿元建美式通航产业城。一个月后,广汉航空产业园首期直升机驾驶培训班结业,一名来自成都的学员驾驶直升机完成了单人单飞。依托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广汉分院、二重8万吨模锻压机的制造能力等,一个瞄准“世界级”的通用航空培训基地和航空装备制造千亿产业集群正在成型。
    要舞好“双刃剑”,必须一手在剑内,一手在剑外。
    为此,德阳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5+2”战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生物五大重点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两大潜力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进一步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市工业中的比重。
  打造“率先突破”环境
  集纳顶尖智慧
  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今年上半年,德阳、成都两地交通部门往来频繁。致力于加速交通运输现代化,双方打造成(都)德(阳)组合型主枢纽进程加快。
    德阳紧邻省会城市成都,宝成铁路、成绵高速、成南高速、国道108线贯穿境内,形成了德阳至成都、市区到各县“半小时经济圈”。随着对接成都的旌江、天星和中金快速干线、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过境段等重点交通项目相继竣工,德阳将借力成都,实现与全国主要城市的便捷联系。
    与GDP达8000多亿元的首位城市比邻而居,更激发起德阳发展的热情。
    6月,德阳海关、商检技术业务大楼破土动工,按计划今年12月底将建成移交。呼声很高的综合保税区也在谋划筹备中。这将大幅降低德阳本地外贸企业的成本,有利于德阳进一步实施全域开放、招大引强。
    不久前,集纳清华、北大、同济等五家国家顶级设计单位智慧的《德阳市概念规划暨新区城市设计综合方案》出炉,其中,旌东新区以形成“六大公共服务中心”为重点,集中力量打造中央商务区;亭江新区按照“环湖筑城、特色街区、柔性集群、都市农业”的空间策略,重点打造中央创新区。目前,两大新区启动建设,先期用32亿元打造两区骨架。
    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德阳将按照“一体两翼、成德同城”的思路、“1+5+X”的城镇体系和“三环五廊”的城镇空间结构来建设城市。
    奋斗,目标锁定:到2017年,德阳地区生产总值要达到250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300亿元以上,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达到150亿元以上,在2012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突破,为了更好的未来:在统领德阳发展的“一三五八”发展战略中,“五基地”打造描绘出这个城市的未来图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内一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西部新型化工基地、西部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和四川现代服务业基地。
  夯实“率先突破”基础
  壮大县域经济 分类推进错位发展
    黄铭锂能源、3C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这些产业新音符跳动的地点在广汉、罗江、旌阳……这是德阳县域经济的最新脉动。
    县域经济强,是德阳曾经的特色。目前,德阳县域经济步入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期。突出特色、联手突破,以多点构建成一支强有力的生力军,县域经济成为德阳率先实现次级突破的动力源之一。
    在旌阳,成功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全新产业规划调整拉开大幕。在什邡,积极培育航空零部件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在绵竹,继续做强做优食品、化工和机械加工三大产业,形成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在广汉,打造中国油气装备制造第一园的同时,瞄准通用航空领域。在“农业大县”中江,食品医药和机械电子两大主导产业规模初显,工业版图进一步丰富完善。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信义玻璃、博力迅锂离子储能电池等大项目后,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新材料基地。
    作为我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德阳加快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县域经济活力进一步被激活:绵竹九龙镇成为国家4A级风景区,一些居民年收入达到20万元;罗江县凤雏村利用三国文化发展旅游业,游客如织;道路接通市区后,旌阳区偏远的和新镇打造“湿地芳香走廊”……
    5月19日召开的德阳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提出,下一步县域经济发展将走“充分发挥和挖掘区域比较优势,坚持分类推进、错位发展,扬长避短、各展所长、各具特色”,加快建设工业经济、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强县。
    发展突破,惠及百姓。德阳提出,到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达到4400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000元以上;到2018年,力争提前两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就是既要重视全市整体全面小康,也要注重以县为单位的全面小康,增强区域、城乡发展的平衡性。既要重视总量,更要重视人均,既要重视平均数,更要重视大多数,最终让绝大多数城乡家庭和群众实际生活水平有显著提高。”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