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从悲壮走向豪迈_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特别报道 > 共建新家园

在“感恩”中重生——北京对口援建什邡回访

时间 2011-05-30 来源 新华网
[ 字号大小:]

  (再访灾区看重建)在“感恩”中重生——北京对口援建什邡回访
  当什邡市红白镇村民刘安蓉在地震中劫后余生后,她又开始为以后的生活犯难了:此前她经营的小超市已成了废墟。
  震后,记者采访过她。“什么都没了,以后吃什么、住什么、孩子上大学的学费从哪来?我岁数大了,身体又不好,又没什么技能,出去打工都没人愿意用。”这些问题深深困扰着她,觉得无助的刘安蓉患上了忧郁症。
  很快,全国人民的支援到了,首都的援建队伍到了。在红白镇的废墟上,一幢幢崭新的建筑拔地而起。“可以说是一天一个样。”刘安蓉说。崭新漂亮的楼房、平整宽阔的水泥街道、设施完备的学校和福利院,随着新家园的重生,刘安蓉的心理创伤也得到了平复。
  红白镇党办主任徐正涛向记者介绍,北京安排1.8亿元资金,整体重建了红白镇。现在的红白镇集镇从震前的0.75平方公里扩大到2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水平至少跨越了20年。
  “国家给补助了几万块钱,不然哪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刘安蓉又在自家一层开了一个40多平方米的新超市,并取了一个特殊的名字“感恩超市”。“现在上货方便多了,打个电话很快就送来了。”她说,以前因为道路不好,人家都不给送货,都是自己去取。一次下大雨,道路被山石阻断,最后没办法只能把货先寄存起来,自己翻山越岭才回到家,到家后累得都快虚脱了。
  北京什邡援建总指挥刘永富说,北京为什邡建设了182公里道路,将镇、村道路一次性全部解决了,而且在山区道路建设中都进行了地质灾害处理。2010年8月,什邡遭遇特大暴雨泥石流,援建道路无一受损。
  什邡市委书记李成金说,北京援建的广青公路、京安大桥等一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彻底打破了一直困扰什邡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使什邡快速融入成都半小时经济圈,极大提升了什邡的发展速度。什邡人民都亲切地称广青公路为“北京大道”。
  道路基础设施的改善,不只让刘安蓉感受到了经济方面的提升,“以前要2个小时的路,现在不到1个小时,进城看病、购物、串亲都方便多了。”
  什邡人民医院是北京援建的一个重点项目。院长陈荣久介绍,与以前相比,现在的医院在硬件条件上有了非常大的提升,造影、心脏搭桥手术之类的一些之前根本看不了的病现在都可以进行了。
  刘永富说,不仅是人民医院,北京在什邡一共建了12个医院、卫生院,做到每个镇都有卫生院。
  另外,北京的援建不仅仅只是楼房、设备等硬件,更多的是带来了智力支持。聂斌是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科的主任医师,来到什邡人民医院1个多月了,已经进行了包括心脏搭桥、造影在内的30多项手术和治疗。
  陈荣久说,目前医院已经和北京的安贞、同仁、朝阳、儿童医院、北大肿瘤医院等结成了对口支援,这些医院定期派医生到这里来直接为患者服务,同时带动整个医院医疗水平的提高。而什邡人民医院第一批到北京接受培训的医护人员也即将返回。
  刘永富说,北京在援建过程中不仅要解决灾区的燃眉之急,而且更注重为灾区提供“造血”功能。“在北京援建的项目中,看不见有哪些宏伟的标志性建筑。北京援建什邡70亿元,有30多亿元都埋在了地下。建设了完备的城市管网系统,这对于什邡未来10年、20年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全国人民”这是这几天记者在什邡见到、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我们什邡人说这些话的时候是有真感情的。”刘安蓉说,“这里没有人会把它看做是口号,而且要让下一代永远记住。”
  赵昌明是红白镇的一名裁缝,地震中,他的儿子不幸遇难。但一周后他就搭起帐篷,将从废墟里挖出来的几台缝纫机部件,拼起一台完整的缝纫机,将自己的缝纫店坚强地重新开张。如今,靠着国家补助和贷款,他在红白镇修起了新房,而且又有了一个女儿。他亲手绣了一幅有“重生”两字、红底白字的条幅。
  “红底白字寓意红白镇的重生,以及整个灾区的重生,我们家庭的重生,我本人的重生。”赵昌明说,“幸存下来,现在又有这么好的条件,就要好好生活。”
  刘安蓉也在计划将超市赚到的钱定期捐出一部分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经过了这次灾难,觉得自己以前活得太狭隘了,为了一点小事就怎样怎样,以后要去帮助更多的人。”
  站在刘安蓉的“感恩超市”向前望去,对面连绵的大山一派郁郁葱葱。在充满生命力的绿色中,一面鲜红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红旗下是新建的红白镇小学,校园里不时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