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四川代表团活动报道 > 议案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陈朗: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时间 2020-08-04 来源 四川人大网
[ 字号大小:]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要求到2020年全国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原则上达到50%。

  今年已是落实这一要求的收官之年,就基层政府来讲,落实要求最大的困难是幼儿园教师编制的政策瓶颈,公办幼儿园无单独编制,基本靠挤占义务教育编制予以补充。

  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陈朗以自己就职的内江市为例告诉记者,内江市共有幼儿园689所,其中公办园88所,公办园占比为12.77%;在园幼儿88936人,其中公办园在园幼儿26445人,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29.73%,专任教师4364人,其中公办园教师1063人,公办园教师占比24.36%。

  什么原因使内江市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与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陈朗说,除历史欠账等因素外,最重要的因素是公办幼儿园建成后,无法解决教师编制,从而影响政府建公办幼儿园的积极性,这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有效解决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陈朗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陈朗说,对学前教育教职工配备,2012年教育部、中央编办、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定了《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但未明确幼儿园教职工配备具体标准;2013年教育部印发了《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规定全日制保教人员与幼儿比为1:7-1:9,但由于各地受编制总量控制,未完全按照该标准实施,致使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长期处于紧缺状态。陈朗希望教育部联合中央编办、财政部等部委统筹考虑各地编制总量,进一步明确学前教育教职工编制配备标准,并出台文件,为省、市核定学前教育教师编制提供相应政策依据。

  近年来,各地编制部门遵从“编制只减不增”的原则,在总量不增的情况下,增加学前教育教职工编制难度较大。陈朗建议中央编办增加各地学前教育教职工编制总量,按照编制配备标准,统筹落实好学前教育教职工编制,并将其纳入各级政府教育督导评估的内容。

  当前,对学前教育而言,经费保障全部为地方政府承担。“实践中,学校主要依靠收取的学生保育费保障学校正常运转,缺口由当地财政部门补助。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进步,进一步加大了地方财政负担。”陈朗建议逐步转变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模式,建立起以地方保障为主,中央、省支持为补充的长效机制,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特别是解决好学前教育教职工基本待遇,避免出现新的“代课教师”。在当前编制不能及时配备到位的情况下,“建议中央编办、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部委出台相应政策,支持地方政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采取“两自一包”(自主管理、自主招聘教职工,经费包干)等多种形式解决学前教育教职工不足问题,并给于专项经费支持,保障学前教育发展需要。”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