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活动报道 > 履职风采

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访我省全国人大代表里赞、耿福能、陶勋花

时间 2022-03-09 来源 四川人大网
[ 字号大小:]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十四五”时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围绕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一话题,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记者采访了四川代表团代表里赞、耿福能、陶勋花。
 

里 赞:加快完善乡村振兴领域法律规范体系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农村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相关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已基本形成,尤其是202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施行,各地陆续出台了省级《乡村振兴促进条例》,这标志着依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时代的到来。
  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政协副主席、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里赞通过在基层调研了解到,实践中,乡村振兴相关配套法规制度仍不够完善,乡村建设领域相关标准或制度还有待优化,乡村相关土地利用政策还需积极探索和推广等。
  “乡村振兴相关配套制度体系不完善。”里赞告诉记者,乡村振兴战略内涵丰富、涉及面广,乡村振兴领域立法修法工作也有同样的特点。在《乡村振兴促进法》颁布和地方省级《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出台之后,对应粮食、种业和耕地等方面加快立法修法。
  “农村土地相关政策还应积极探索和推广。” 里赞认为,农村土地是农村、农业发展的牛鼻子,也是推动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切入口。乡村振兴除了需要相关配套制度外,农村土地相关政策应着重且及时考虑,对于农村承包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等相关制度试点探索还应持续深化,对应的保障法规或政策,有待进一步加大探索力度。
  “相关乡村建设标准亟待调整更新。” 里赞说,在乡村振兴领域一些产业或业态存在建设需要,但诸多乡村建设相关标准依然参照城市建设标准,相关城市标准在乡村建设中的合理性和指导性严重不足,不仅不适应乡村发展内生规律,更不利于乡村产业发展壮大。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里赞提出了关于加快完善乡村振兴领域法律规范体系的建议。
  “建立健全乡村振兴相关配套制度。” 里赞建议强化制度引领,加快推进粮食安全、种业和耕地、农业产业发展、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点领域立法,如加快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聚焦重点法规精准发力,注重与时俱进,加快推动《粮食安全保障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畜牧法》《渔业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编制修订。
  “重点研究和制定出台农村土地相关政策。” 里赞建议持续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经营相关规章制度,在已出台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土地承包经验在流转程序、合同、监管方面政策支撑。里赞认为,对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相关制度,各地积极试点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这些政策或地方实践经验应逐步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并指导各地出台配套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从而积极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法律支撑。
  “强化鼓励引导,力促不断完善乡村建设标准体系。” 里赞认为,我国农业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中乡村建设项目的标准化、规范化还应加大探索,应鼓励乡村项目建设探索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在实践基础上,共同推动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设计、规划、建设的地方标准,积极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海绵城市等方面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参考模板。同时,在遵守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鼓励试点特色村落、乡镇相关建设新标准新体系,并给予乡村振兴领域项目创新空间和容错机制。
  

 耿福能: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工商联副主席、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认为:“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产业,产业的关键在现代农业园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科技创新,持续加强对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培育,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科为抓手,着力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
  耿福能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农业基础依然较为薄弱,耕地质量退化面积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弱,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不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强,部分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基础仍然不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比较艰巨。“这些都是新时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亟需解决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好医生药业集团作为脱贫攻坚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在凉山努力践行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企业在凉山彝族聚居的布拖县开展中药材产业扶贫工作,采取“公司+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模式,按照“提供良种、负责技术培训、种出来的药材实行保底价收购”的创新方式对中药材推广种植,取得了明显成效。
  “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产业,产业的关键在现代农业园区。” 耿福能介绍说,2021年,好医生药业集团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档升级。除了在凉山州9个县继续积极发展中药材种植外,还创新模式,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通过科技化、集中化、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经营,促使产业园区达到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的目标。2021年,好医生药业集团在全国发展种植中药材42000亩。其中,凉山州有9个县种植等中药材34105亩,带动1.7万户8万多农民稳定增收致富。企业在开拓创新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
  耿福能根据自己在基层的调研结果,结合好医生药业集团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提出了关于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
  “建立特色中药材现代产业园区,引领和带动广大农民发展中药材增收致富过上好日子。” 耿福能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切实发挥好现代农业园区引领作用,合理利用扶贫移民搬迁后的大量撂荒地,从政策、资金、税收、配套设施等方面给与支持,围绕提高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现代化水平,建立规范化指标体系,加强资源整合统筹推动园区集中化、标准化、科技化、现代化建设,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增强园区辐射带动能力。
  “国家加大对农业经济合作组织(集体经济)的扶持和支持,包括科技投入。” 耿福能说,因为只有经合组织才能推进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种植,推进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种植,企业与之合作才能实现双赢、三赢。他建议相关部门强化科技支撑,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大农产品、中药材等溯源体系资金与科技的投入力度,积极引进、示范和推广农业创新成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加强管理机制创新,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夯实农业基础,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减轻农民负担,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国家相关部门研究开发适用于需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地区的农业机械,国家支持高端智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的研发制造和推广运用,能够针对某类药材的农业机械更好。机械化作业能减轻农民体力劳动,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需要“啃下”这些地区机械化“硬骨头”,同时加大购置补贴力度,开展农机作业补贴,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陶勋花:支持艺术家返乡下乡开展艺术乡建 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作为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全国人大代表陶勋花对乡村振兴有着独到的见解;“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通过艺术来唤醒、激活、赋能乡村,以艺术的方式改善村容村貌,不仅可以美化乡村风貌,更是美好生活的助推器。”
  通过调研和工作实践,陶勋花明显地感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盲目复制、千村一面的“同质化”现象。
  陶勋花告诉记者:“艺术乡建存在规划设计不科学、不艺术;建了拆、拆了重建,资源浪费严重;重硬件投入,轻软实力培育;重数量,轻质量;艺术家返乡下乡政策支持不够、保障机制不健全;老百姓的参与度、认可度很低;艺术人才严重缺乏,营商环境工作仍需优化等问题。”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陶勋花提出了关于支持艺术家返乡下乡开展艺术乡建、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建议
  “构建人才引进机制,激活乡土文化资源。” 陶勋花希望围绕乡村文化振兴,出台鼓励扶持政策,大力引导各类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投身乡村振兴。制定乡村人才专项规划,通过定向培养、专场招聘、职业指导、实训实习、基层锻炼等形式推动艺体类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支持艺术家依托乡村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地方物产等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鼓励设计师将乡土的内生智慧与艺术创意设计相结合,让乡土资源活起来。建立教师、科技、文化等人才定期服务乡村制度,充分保障其在职称评审、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推动政府、培训机构、企业等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参与乡村文化人才培养。加强乡村文化振兴投入保障,支持涉农企业加大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投入。建立制定合理、可评价、可操作的乡村文化服务评价体系,建立乡村人才职称评审机制和乡村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服务乡村期限视为基层工作经历,按照相关规定可作为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的依据。
  “探索创新路径,培育乡村文化建设的能人乡贤。” 陶勋花建议实施“艺术家与文艺工作者回乡计划”,以“名誉村主任”“特聘村主任”以及“乡贤文化协会”“乡贤参事会”等新乡贤社会组织为载体,吸引支持艺术人才、文艺志愿者、等回馈故里、服务乡村,到村任职、兼职。引导新乡贤依法参与乡村治理,用艺术带火农家乐、民宿、农产品文创销售。实施乡村文艺人才培育工程,搭建乡村引才聚才平台,重点围绕乡村旅游讲解员、农村规划设计人才、文体协管员、传统手工艺者、非遗传承人等挖掘培养,探索建立工匠能手认定发证制度,组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传统技艺文化传承人,打造一批茶艺师、乡村规划师、绣娘、工艺美术师、园艺设计师等特色工匠品牌。因地制宜制定出台乡村特色风貌规划建设指引,建立健全乡村艺术类改造审批流程,奖励艺术美化乡村示范工程。加强艺术人才驿站、人才服务站、专家服务基地、青年之家、创意农业人才小院、妇女之家等人才服务平台建设,为乡村人才提供政策咨询、职称申报、项目申报、融资对接等服务。
  “扶持乡土人才助力文化传承。” 陶勋花希望制定鼓励文创艺术人才下乡落户、各类人才下乡创业创新的政策和机制,落实人才下乡配套实施细则。实施“乡村创客培育”工程,加大艺术家乡土人才工程支持力度,引导大学生、外出农民工、企业家、返乡青年等围绕农产品加工、创意农业与乡村旅游等乡村一二三产业回乡创业兴业,为乡村振兴储备众多创意人才,让乡土资源活起来。支持高校、研究机构加强农业农村传播推广、影视制作、创意策划人才培养。发挥高校、文艺团体人才优势,通过对口帮扶、设立联系点等形式,开展专业人才进乡村活动,弥补人才短板。要加强投入保障、政策保障和机制保障,坚持一院多能、一室多用,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统筹建设各类活动场所。建设数字文化广场、无线网络等新兴文化设施,建设一批农村老年人文化活动场所。
  “重视地方文化品牌培育。” 陶勋花建议实施艺术家“三带”行动计划,“让艺术家人才发挥作用,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通过帮助村民成立乡村艺术团、乡土文学院,创办农家书屋和留守儿童画院,充分激发艺术家和乡土人才的绝技绝活、创业本领和独特作用,最大限度地把乡土人才资源转化为脱贫攻坚的现实生产力,接续做好乡村振兴“后半篇文章”。成立村史馆、图书馆,注重乡土文化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重点打造一批“乡村记忆”乡镇、“乡村记忆”民俗节庆项目,助推乡土资源品牌建设。邀请国内知名艺术设计团队为乡村把脉设计,招聘艺术设计大学生村官,资助艺术设计人才进驻乡村创业发展。通过建立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评定非遗名师工作室,对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的群众特色文艺团队给予资金扶持。
  “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产业。” 陶勋花建议,探索建立“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资金政策保障机制和作家艺术家到乡村挂职锻炼制度,组织作家艺术家开展采访采风活动,对重点优秀作品在出版、展示、推介等方面给予资金扶持。加大对农村题材文艺作品创作的扶持力度,评选推出一批优秀农村现实题材文艺作品。实施乡村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培育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开发民间艺术、民俗表演项目。加大对乡村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利用古民居、古遗址、古村落、古街发展文化产业项目,重点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的文化小镇。实施创意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重点在文化遗产、节庆赛事、修学研习、养生文化、民俗文化、名人文化等方面进行创意开发,探索研究、完善出台有关土地利用配套政策措施,打造一批美食村、民宿村、艺术村、养生村、休闲村以及创意村等特色村。实行差异化发展,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民俗活动、精品农业和创意农业体验旅游活动。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