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一直心系祖国,以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为使命担当。从期望教育救国、教育兴国,到建设教育强国,凝结着一代一代贤达之士的心血与奉献。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匡互生从火烧赵家楼的“五四英雄”,到热爱教育、心系教育的教育家,走出了一条感化教育之路。
1919年5月11日的《每周评论》载,北京高师数理部学生匡互生率先跳人宅内并打开宅门,学生大队涌入,痛打了正在曹宅的日公使章宗祥。学生遍寻曹汝霖不着,激愤之下,于4时30分左右怒烧其宅。匡互生1925年回忆道:“那些受过革命教育和参与过革命运动的学生,眼看见这种情形,抚今思昔,就大有一代不如一代之感。于是反躬自间,就觉得责无旁贷,不能不有所作为了。”
时势造英雄,英雄也造时势。辛亥革命时,匡互生持枪政打巡抚衙门;湖南护法时,他与毛泽东在《驱张宣言》上签下:“公民代表匡互生”,并携着炸弹,誓与张敬尧拼个死活。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为“改造社会、改造人性”,匡互生献身于教育事业,先后在湖南、浙江、上海等地任教,创办了立达学园。朱自清歌颂他:“心里那一团火是热、是力、是光”;周予同说他:“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值得纪传的人物”。
“一位有理想、有干劲、为国为民的教育家”,“我把他当作照亮我前进道路的一盏灯”,巴金视匡互生为偶像。匡互生常说,教育这件事,父母对子女也好,教师对学生也好,我看还是要用大禹治水的办法,是疏导,不宜采用鲧的堵塞方法。教师对待学生的淘气、缺点,是恕恶,而不是嫉恶。1924年,他在上虞春晖中学任教。学校有五个缺点多的学生,被一些师生叫作“五只老鼠”。匡互生一个个地了解情况,找学生本人谈话,上门去家访,直到把“五鼠”转化为爱学习的“五虎”才罢手。我国昆虫学史学科奠基人周尧曾在匡互生创办的海立达学园就读高中。他后来忆起匡互生自律甚严,对学生却慈爱如父,从不惩罚责骂,主张用“人格感化”教育学生。
何谓立达?《论语》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立达”就是“解放全人类才能真正地解放自己”,这一辩证思想的朴素表达方式。匡互生认为,中国社会百孔千疮,积弊很多,究其原因,不外乎制度和人性两个原因。而要改造中国制度与人性,入手第一件事就是改造人。人性改造、思想改造,是社会改造的基础。1925年立达学园开学,一座新型学校诞生,一条“修养人格、研究学术、发展教育、改造社会”的新教育道路,在匡互生的脚下开始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