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外事侨务委员会>经验交流

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建立金沙江流域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

时间 2021-12-31 来源 四川人大网
[ 字号大小:]
攀枝花市人大常委会农业民族宗教侨务工作委员会

  

  在世界和平和经济高度互融的今天,“一带一路”战略将是我国未来一定时期内新的经济发展方向和经济增长点,将逐步扭转经济发展放缓的势态,进一步促进经济转型和结构优化,提高经济稳定运行的质量和效率。在这个发展背景下,攀枝花乃至四川也必须顺应并积极融入到这个经济发展大潮中去,在新的更大合作平台上寻求发展空间和出路,以新的项目、新的运作模式、新的管理理念带动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更好发展。结合攀枝花发展和比邻地区(金沙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实际,我们提出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建立金沙江流域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的设想和建议。
  金沙江流域地域广阔,支流众多,水量丰沛稳定,年际变化小,水能条件优越;铁、钛、煤、稀土等多种矿产资源富集,极具现代工业规模化发展的要素条件。金沙江流域区域内的四川省攀枝花、凉山和宜宾,云南省昆明、丽江、楚雄、大理和昭通,贵州省六盘水和毕节10个市(地、州)处于川滇黔接壤地区,地域面积24万平方公里,占云贵川三省总面积的23%,该区域内总人口4169万,占三省总人口的24%,其中以彝族、苗族、侗族、布依族、纳西族、白族和水族等聚居民族为主的47种少数民族人口约850万,占区域内总人口的20%以上。这一区域也是目前国家级扶贫县相对较为集中的区域,农村人口约3000万,占区域内总人口的75%。由于历史、自然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这一区域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仍然较大,仍有800多万人生存环境恶劣,生产生活方式落后。如何采取综合措施,填补整个西南地区缺乏强有力经济发展引擎的空白,从而成为我国向南、向西开放的战略节点,是进一步优化西南地区发展规划应当密切关注的重大课题。
  经过调研,我们建议:把这一区域合作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通过建设金沙江流域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平台,重点在交通、工业、农业、旅游业和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效,从国家层面统筹和整合区域内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区域特色优势,推进这一区域的深度合作发展,打破行政藩篱,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步伐。同时,这个区域的良好发展和社会稳定,对于进一步促进西部大开发和东南亚经济合作,增强西部经济活力,巩固我国西南边疆安全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区域内资源、工业发展及开发合作现状
  (一)矿产、水能资源优势
  这一区域拥有发展工业所需的丰富资源,钢铁、钒钛、磷矿和盐矿等矿产资源的储量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优势地位;区域内煤炭储量约为880多亿吨;磷矿储量约为60亿吨;铁矿储量约为111.2亿吨(其中攀枝花市67亿吨),占全国铁矿储量近20%,同时伴生有20多种稀贵金属(钒储量l570万吨,钛储量8.7亿吨,分别占全国储量的63%和93%);除此之外,铜、砷、芒硝、石膏、石墨、石油、天然气和盐矿等矿藏在这一区域也有广泛分布。
  这一区域处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结合部,横断山脉乌蒙山区江河水系发达,水能资源流量大、落差大,理论蕴藏量约为2亿千瓦,可开发量8200万千瓦,是我国重要的水电基地。金沙江、雅砻江和大渡河干流上,聚集着四川省2/3的水能资源,资源富集程度堪称全国之最。按照国家发改委批准的规划方案,仅金沙江流经云南丽江境内河段就有“一库八级”大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108万千瓦,年均发电量883亿千瓦;已经建成的二滩水电站装机容量330万千瓦,正在建设中的溪洛渡、向家坝、瀑布沟、锦屏一级和二级电站等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
  (二)区域发展及资源开发合作现状
  当今,各自为阵的单一经济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形势,要加快形成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就必须展开合作,形成集群优势、区域优势。区域经济战略合作已成为当今世界实现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流发展趋势,已成为加快经济转型,调整和优化区域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
  这一区域的10个市(地、州)山水相依、人文相近、利益相关,深化交流、携手合作、共赢发展既符合区域内各市(地、州)的根本利益,也是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快速发展的共同愿景。这一区域的产业整体结构具有差异性、多元性和互补性的特点,有条件加强产业融合、行业整合和企业联合,打造区域产业集群,形成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产业格局。这一区域合则共赢,分则全败,迟则俱亏。比如:区域内的钢铁、化工和能源等重要工业产业,具有整合发展的巨大空间,可以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大企业,形成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群。各市(地、州)应该在产业链的不同阶段发挥自身优势,合作联动发展,明确各自的发展重点和方向,避免恶性竞争,从整体上促进区域产业链由低端向高端升级,最终构筑起专业化分工协作的综合产业发展体系。同时,协作发展中可使西南地区形成以富集资源为依托的能源生产及材料工业为主的战略发展区,进一步加快西部大开发,优化国家工业布局,巩固国家经济安全,与东南亚、南亚及印度洋沿岸地区建立起跨国市场合作走廊,从而加快该区域的国际化合作,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主动走出国门,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近年来,这一区域的10个市(地、州)也不断创新理念、积极探索,尝试着用新思维、新办法破解难题。如:2001年,昆明、楚雄、丽江、攀枝花和凉山5市(地、州)倡议建立川滇合作区;2007年,毕节、楚雄、昆明、六盘水、凉山、攀枝花、宜宾和昭通8市(地、州)签订旅游发展合作框架协议;2009年,昆明、攀枝花提出建设“昆-攀经济带”构想;2010年,这一区域10个市(地、州)合作与发展峰会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召开,正式签署了合作与发展框架协议;2011年,这一区域的10个市(地、州)通过了《川滇黔十市地州合作与发展峰会大理会议宣言》;2012年,第三届川滇黔十市州合作与发展峰会在贵州省六盘水市召开,合作达成《六盘水共识》;2013年,以“深化合作、共谋发展”为主题的第四届川滇黔十二市州合作与发展峰会在贵州省毕节市举行。目前,加强区域合作的共识已经初步形成,加快区域协作发展的愿望已成为区域内各族人民的强烈心愿。然而,在现行行政区划的传统管辖机制和惯性思维作用下,三个省的10个市(地、州)在发展上不可避免都会打自己的小算盘,思谋着如何以自己为中心加快发展,进而在本就不大的地域范围内造成了诸如同构化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等不利因素,这就需要从国家层面加以重视,加大顶层设计和统筹调控力度,全面梳理和调整目前制约区域合作的政策法规,在内地尝试建立一套类似珠江三角洲、长三角经济区等打破地区封锁与分割的制度框架,变行政区划上的“劣势”为区域融合发展的优势,为这10个市(地、州)共同进步拓宽发展平台。
  二、金沙江流域区域开发合作区作为国家战略的必要性分析和前景展望
  首先,是改善区域内民生、巩固民族团结的迫切需要。这一区域都处在金沙江上游、横断山区和云贵高原,国家级扶贫县相对集中,农村人口约3000万,有800多万人生存环境恶劣,生产生活方式落后。通过合作促进发展,有利于增强区域经济、社会整体实力,促进民生的有效改善。
  由于基础薄弱和历史欠账多,川滇黔交界地区的经济社会目前面临相对突出的困难和问题,区域内彝族、苗族、侗族、布依族、纳西族、白族和水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850万,在这一区域建设一批重大的基础设施项目,优先安排一批资源开发和深加工项目,有利于落实好国家的民族政策,消除少数民族地区的绝对贫困现象,巩固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祖国西南边疆安全。加快这一区域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
  其次,是区域内资源保护性开发的现实需要。从当前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当地干部群众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十分强烈,但区域内的资源匹配程度弱,战略交通支撑功能缺位,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差,规模化发展水平低,当前存在着资源开发的无序状况,区域内生态环境恶化,局部甚至遭到破坏。这就需要从国家层面加以调控,建立有约束力的资源保护性开发指导方针和原则,形成资源科学开发、有效利用的合理布局,维护和优化金沙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秩序,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状况。加快资源地区的发展协作,有利于实施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最后,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的时代需要。从总体上看,这一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分布不均衡,省与省之间甚至还存在着断头路,有必要调整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全速推进成昆铁路复线、丽-攀-昭-遵铁路、攀大铁路、渝昆铁路、宜西铁路、西昭高速公路和攀宜沿江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区域交通路网,优化战略性交通承载功能,支撑区域开发协作。加快这一区域的交通建设,有利于发挥西南地区依托富集资源加快工业发展的优势,进一步优化国家大工业的战略布局,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增添西南经济参与东南亚、南亚及印度洋沿岸地区经济的合作与竞争实力。
  鉴于此,我们认为:从国家层面统筹规划建设金沙江流域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建立跨区域协作发展机制,加快以攀西地区为中心,带动金沙江流域区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区域社会经济、改革发展共同推进和科学发展是可行的,将会在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大背景下为这10个市(地、州)提供更好、更大的合作空间和外向经济发展机遇,将会进一步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进一步拓宽与“东盟”协作发展领域,提高与世界经济的融入程度。
  三、作为国家战略,统筹规划建设金沙江流域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需要国家层面给予关切和重视
  (一)增加国家交通投入,破除区域战略交通瓶颈,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目前,川滇黔交界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分布不均衡,交通路网的战略支撑功能缺失,有必要进行交通联动整合,实现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和信息等基础设施的全面接轨。要积极打造“政府和企业共同参与,双边和多边相互补充”的合作格局,加快区域内高等级公路、铁路建设,形成相互通达、内外连接、高效便捷的高速公路和铁路路网;同时要加快建设区域全覆盖、大密度的航空通道,形成区域综合航空网。
  我们建议:调整国家交通战略部署,全速推进成昆铁路复线、丽-攀-昭-遵铁路、攀大铁路、渝昆铁路、宜攀铁路、西昭高速公路和攀宜沿江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畅通对内大循环、建设对外大通道,可以充分提升这一区域的协调保障能力,最大限度地激活资源、技术、人才、资金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潜力,推进资源互补、优势互促、产业互融和项目互动。同时,还可强化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地区的交通链接,完善南向国际大通道建设。
  (二)实施国家指导,建立区域发展协作机制,编制区域资源开发整体规划,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
  长期以来,这一区域的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匹配程度弱,综合开发利用差,规模发展水平低,环境污染大,局部地区生态环境甚至遭到破坏,这就迫切需要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和基础设施落后等突出问题。
  这一区域需要进一步加快矿业结构调整,优化矿产品结构,推动现有小矿山企业的整合,大力提高矿业生产规模化程度,逐步形成跨区域、规模化、集约化的矿业发展格局,科学调控资源供求关系,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优势资源向支柱产业、优势企业集中,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在调整产品结构的同时,要加大含钒钛钢铁新材料的开发力度,提高含钒钛钢铁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含钒钛钢铁新材料产业向纵深发展。巩固钒产业地位,进一步完善包括新产品研发、市场开拓、生产技术水平提升等在内的钒行业体系,充分发挥国家攀西战略资源开发实验区对金沙江流域区域经济合作的引领带动作用,将攀西地区建成国际三氧化二钒、五氧化二钒、钒氮合金和钒铁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含钒微合金钢生产基地。促进钛产业向大型化、规模化、集群化、高精尖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建成国内最具竞争力的钒钛产业基地。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进程的不断加快,加强区域合作正在成为各地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根本路径。从国家层面推进川滇黔交界地区的合作发展,不仅能够建立更有约束力的资源保护性开发指导方针和原则,而且也符合10个市(地、州)的共同利益,有利于形成资源科学开发的合理布局。这就是打造以钒钛为主的综合利用基地,以煤炭为主的矿冶开发基地,以钢铁为主的加工制造基地,以生物制药、光伏和光热发电等为主的低碳产业研发基地以及优质烟叶生产基地、绿色特色农业基地,实现资源开发价值的最大化。通过共建产业园区,共享产业链配套,培育跨行政区的产业集群,能够形成规模优势和配套优势,提升这一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
  (三)纳入国家战略发展规划,促进区域科学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目的在发展,难点在协调;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协调更应是综合统筹。我们认为,把区域经济合作实验区建设列入“十三五”发展规划,完全符合国家战略布局的现实需要
  统筹规划建设金沙江流域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这个战略构想对内可以呼应成渝、泛珠三角次区域合作,对外可以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实现产业对接,深层次融入和加快与东盟和环印度洋地区的经济协作发展,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拓展发展空间,把地理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现在迫切需要着手的,是借鉴国内外区域合作的成功经验,按照循序渐进、突出重点和先易后难的原则,在“十三五”规划中为这一区域指明方向、设计愿景和规划蓝图,共绘发展规划,构建10个市(地、州)同步加快发展的总思路、总部署和总目标。
  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的建设和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集中方方面面的智慧,形成合力,共同做好这个全新的重大课题。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与长远、重大与具体、希望与现实、主体与主导、重点与全面等重大关系;需要建立健全多方面、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机制,深化发改、经信、交通、农业、旅游和商务等部门对接,建立协调机构,实现区域信息资源共享。
  加快区域经济合作实验区发展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分工协作。川滇黔交界地区的10个市(地、州)发展水平不同,起点有差距,过程有快慢,水平有高低。加强合作、实现共赢是这一区域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根本路径和共同愿景。尤其是攀枝花、西昌和六盘水三地,有国家三线建设的开发经验和成果积累优势,具有较好的工业发展基础和城市品质,基本业态较为成熟,国家应支持其在区域合作中体现和发挥整合引领作用。
  我们认为有必要从国家战略高度,对这一区域制定差别化的促进政策,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取得突破,适度放宽放活,给予更多的灵活政策。如:资源税费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鼓励各类银行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点,适当增加建设用地规模,适当放宽行业准入限制等。
  综上所述,这一区域10个市(地、州)在资源禀赋、主导产业和文化传统等方面有着密切联系,在经济、文化、科技、信息和基础设施等众多领域有着合作发展的坚实基础。推进这一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建设,促进跨区域合作与发展,在西部大开发总体战略中具有优先地位,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我国发展空间的重要选择;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具有基础地位,是提高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内在要求;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是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主动融入和加快与“东盟”的协作发展、提升我国未来发展能力的客观需要。因此,我们建议把这一区域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并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推进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建设,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体现项目倾斜,加快西南地区对外开放门户建设进程。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