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预算法》颁布施行以来,开江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主动作为,立足建立完善制度,改进工作方法,创新监督方式,有力地推动了地方预算审查监督的落实,促进了财政预算管理的有效规范,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
强化机制保障,深化预算审查认识
一是强化学习,新《预算法》贯彻扎实有效。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将《预算法》列入学习的主要内容,组织领导班子及相关成员专题学习,形成贯彻
落实新《预算法》的共识;广泛宣传,增强全社会《预算法》治意识,为确保《预算法》在全县的贯彻实施奠定了基础。二是健全机构,预算监督日趋规范。为增强县人大常委会财经审查监督力量,在全县选调审计、财会专业人员充实到财经工委。同时,在财经工委增挂预算工作委员会牌子,设立预算工委,专门从事预算审查监督工作,为预算审查监督提供了保障。三是完善制度,预算审查有章可循。及时修订了县人大常委会《关于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出台了《县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办法》,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对审计整改工作的跟踪监督办法》。凡1000 万以上政府性投资项目必须提请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今年以来,依法对县人民政府提请涉及预算的8 个政府性重大投资项目进行了审查,对2 个重大投资项目予以了否决。
改进监督方法,确保预算编制完整
一是深入调研,掌握实情。在政府编制预算草案前,重点就预算编制中收入的可靠性、支出的可行性,以及部门预算编报的口径、程序、内容标准是否可行,收支安排是否合理等方面深入调研,收集对预算的意见建议,送政府研究办理。在人代会审查预算草案前,组织人大代表,深入部分选区和相关行业征求意见,专题听取对预算草案的意见、建议,为人代会审议财政预算提供第一手资料。二是注重沟通,协调推进。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县人大常委会结合调研情
况,对人大代表及各部门提出的建议提前与政府及财政部门沟通,共同确定编制原则。预算草案初步方案形成后提交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讨论修改,政府及其财政部门根据主任会议意见完善预算草案,最后提交县人代会审查。三是强化决算审查,促进预算规范化。抽调相关专业人员组成工作组,对县级决算草案和部门决算草案进行集中初审,针对县级决算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建议转交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整改,促进了政府预算管理的规范化。
创新监督方式,突出预算监督实效
一是加强全口径预算审查监督。去年全县首次将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和县级190 多个预算单位的部门(单位)预算全面完整地提交县人代会审查,有效杜绝了“打报告、批条子”的现象,基本实现无预算不支出的预算管理目标。二是实施“在线监督”。县人大常委会与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实施联网,对全县各部门预算支出的执行情况实施“在线监督”,并指定专人负责预算执行日常信息提取、收集、汇总、分析、反馈工作。让代表们在更加直观了解各预算单位财政预算资金使用进度的同时,对于有疑问的支付,跟进调查,及时调整纠正。三是加大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工作监督。去年,县人大常委会首次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审计情况列为年度监督议题,专题听取审议了县政府相关工作报告,同时,针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和前年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特别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中的18 个结算审计审减率超20%的项目进行重点审查,并要求政府整改落实,目前部分项目已移交纪检监察部门调查。
(作者为开江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