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调研报告选登

关于加强和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的调研报告

时间 2024-05-09 来源 资阳市雁江区人大
[ 字号大小:]
  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最基本单元、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中起着基础性作用。为助力提升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区人大社会建设代表专业小组先后到南津驿、四三一、资溪、拱城等社区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社区组织体系不断完善。2019年我区启动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两项”改革以来,社区建制调整优化,城乡社区调整为59个,其中,城市社区43个,集镇社区16个。59个社区均建立了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妇女和儿童工作等下属委员会,建立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43个;选举产生居民代表2393人,孵化培育社工社会组织8家,备案生活服务型社区社会组织40家。
  (二)社区治理模式不断创新。一是健全社区治理体系。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度,落实兼职委员制,形成了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四级组织架构。二是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目前,共有城乡社区网格260个(城市社区网格241个,集镇社区网格16个,工业园区专属网格3个)。针对城市社区,构建了“1+3”(社区总网格、一般网格、微网格和专属网格)全域微网实格体系,设置社区总网格43个,一般网格241个,微网格1314个,专属网格35个。配备专职网格员269名,兼职网格员16名,实现社区治理全覆盖、精细化。三是做实社区“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社区“大党委”党组织作用,定期组织召开“大党委”联席会议,推动辖区成员单位互联互动,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等工作。四是建立“街道呼·部门应”工作机制。推行“街道呼叫、中枢派单、部门应答”工作流程,2023年,推动6部门549名执法力量下沉网格,协调3995名市区包联干部进网入格,初步形成“街道统筹、社区落实、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居民响应”治理格局。五是开展智慧平安小区建设。积极撬动第三方平台和物业企业资源,打造省级智慧平安小区108个,在268个小区门口安装公安天网和“雪亮工程”探头,有效预防和降低治安、刑事案件发生。
  (三)社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一是加强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全区社区阵地59处,阵地面积2.6万余平方米,43个城市社区阵地面积全面达标;59个社区均配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图书室、活动中心,建设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4个,镇(街道)社工站22个。二是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择优选择395名敬业精神强、群众基础好、实践经验丰富的干部,充实到社区工作,除朝阳社区外,其余58个城乡社区均实现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招聘社区专职工作者10名。三是拓宽社区服务范围。社区在社会救助、养老、托育、就医、文体健身等方面,积极为居民提供服务;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进小区、入楼栋收集社情民意14980条,劝调矛盾纠纷890件,办理民生服务事项4503件。四是推动城乡社区协商。广泛吸纳乡贤、退休干部、老党员、人大政协代表、驻区单位代表等人员成立社区协商委员会59个,完善社区居民委员会协商制度,全面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协商格局。五是全面推行志愿服务。全区登记的14万余名志愿者加入社区服务队伍,活跃在各个领域,成为促进文明城市创建、公益事业发展和公共服务设施维护等方面的一支重要力量。
  (四)社区经济发展初见成效。2021年,我区开展了发展社区经济试点工作,试点城市社区3个,拱城社区试点发展资产经营型,向阳社区试点发展养老服务型,鸿丰社区试点发展社会服务型。2023年,全区有基础的社区全面发展社区经济,具有“造血”功能的社区35个,社区年收益超过150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现有社区干部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且大部分社区干部属于经验型、资历型的干部,涉及法律、经济、心理疏导服务等方面的专业社工人才匮乏。社区大多数专职工作者没有经过社会工作培训,缺乏社会管理知识,创新能力不强。部分社区干部存在畏难情绪,主动作为、为民服务意识不强,对待社区居民缺乏亲和力和耐心。社区干部和网格员的工资报酬虽列入了财政预算,但基数低,加之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晋升渠道狭窄,激励机制不完善,造成“人才难留”。
  (二)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存在短板。由于资源统筹度不高、部门协同力不够,存在社区阵地使用率不高、布局不聚集、权属不清晰、配套不完善等问题。一些社区阵地由于建成时间早,面积狭小且分散各处,改造升级、提升配套功能难;一些社区阵地产权不明确,普遍未办理不动产权登记,特别是新建住宅小区落实《资阳市配套社区办公服务与养老服务设施合用房规划建设和移交管理五条措施》不到位,配套社区合用房能达到使用要求、顺利移交的少。
  (三)社区管理行政化倾向严重。居委会被作为行政体制的附着物,承接政府管理重心下移的名目繁多的行政工作以及各类评比考核工作,在服务内容上仅限于完成日常性业务办理和上级部署事项,在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上显得“有心无力”;社区自治程度较低,社区与居民的关系停留在“管理”层面,群众对社区事务关心程度不够,参与自治活动的主动性不高。
  (四)住宅小区治理难度大。老旧小区管理粗放,大部分未实行物业管理,治安、卫生、环境等问题较为突出;实行物业管理的小区,业主和物业公司之间矛盾纠纷较多。另外,物业企业的监管权限正在下放区住建局,区级层面物业管理未实质性运行;街道层面虽设立了物管办,但各个街道仅配备1名工作人员;社区环境与物业管理委员会全面组建却未规范运行,社区物业存在“管得到的看不到,看得到的管不到”难题。
  (五)社区经济创新发展滞后。社区产业发展制度体系还不完善,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以房租收入为主,社会企业运转不畅,产业形式相对单一,自我“造血”功能不足。目前,全区仅有纲领性文件2个,国有和集体资产入股管理、社区社会企业运营管理等配套制度还是空白,且按照省纪委的最新要求,社区经济必须纳入“三支”平台管理,从而导致大多数社区干部对新的服务项目接纳度不够,又对抓经济发展畏首畏尾,社区创业孵化能力滞后,极个别社区仍处在萌芽阶段。
  三、工作建议
  (一)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一是选齐配强社区工作力量。注重选任人品正直、干事担当、政治过硬、年富力强的人担任社区干部。充分结合社区网格员年轻有活力、文化水平高、责任心强的特点,以及居民小组长底数清、情况明的优势,积极探索建立城市居民小组长与网格员交叉任职机制,激发小组长、网格员工作积极性。二是加强对社区干部(网格员)的教育培训。制定具有可行性的社区干部(网格员)培训方案,将法律、经济、心理疏导服务及信访维稳、禁毒等工作纳入培训课程,同步开展廉洁自律警示教育,切实提升社区干部(网格员)的管理和服务能力。三是健全社区干部(网格员)奖惩机制。对于优秀社区干部(网格员),探索拓宽职业晋升渠道,在精神、物质、岗位、编制、身份等方面开拓政策给予奖励,对工作完成不力社区干部(网格员)实施约谈教育、定期整改、末位淘汰。
  (二)推进城乡社区减负增效。一是厘清社区工作职责。建立并公布社区自治事项清单、社区协助事项清单等,建立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着力解决社区行政化问题。二是切实减轻社区工作负担。清理规范职能部门在社区设立的工作机构和加挂的各种牌子,减少、合并各类系统,以及要求社区出具的各类证明,支持社区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社区治理、社区服务和社区经济发展等方面。三是建立社区自治能力评价体系,取消社区工作目标考核的导向作用,实行街道(镇)对社区工作进行综合考核评比,以实现目标为标准,避免层层加码、追求虚高指标现象发生。
  (三)加强社区管理服务能力建设。一是补齐综合服务设施短板。以新建、改造、购买、项目配套和整合共享等形式,逐步实现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全达标;加强市区职能部门协调沟通,尽快解决社区阵地移交困难、产权不明确问题。二是加强网格化服务管理。充分发挥网格队伍“三清、四采、十大员”(三清:网格概况清、居民情况清、需求问题清;四采:采人、采地、采事、采物;十大员:法律政策宣传员、社情民意联络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治安防范巡查员、环境卫生监管员、安全生产信息员、交通安全协管员、消防监督协查员、便民利民服务员、文明新风倡导员)作用,引导各类资源、力量在“微网格”汇聚,将网格打造成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沿哨”和联系群众的“服务站”;注重信息公开,公开网格范围以及网格长、网格民警等人员信息,让群众知道,有事可以找谁办理、向谁咨询。三是改进社区物业服务管理。主动对接市级职能部门,以机构改革契机,实体化成立运行雁江区物业服务管理部门,补齐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物业管理短板,制定出台小区业委会组建和换届人选把关制度办法;结合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全力推动小区业委会、自管委组建工作;探索“社区+国企”、社区公益性物业服务公司等老旧小区兜底物业管理服务模式,对老旧小区可实行连片物业管理,着力提升老旧小区物业覆盖率及管理水平。四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创业就业。对高校毕业生在社区开办养老、托育、家政、物业、健康等服务的小微企业,给予税费优惠、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和必要的场地支持。五是大力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推动“五社联动”进社区,不断提升社区服务居民能力和水平。
  (四)拓宽社区经济发展途径。各街道(镇)要明确一名领导具体负责管理社区经济发展工作,立足辖区内社区实际,制定社区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建立激励机制,同时通过典型引路、相互交流,促进和推动社区经济加快发展。社区要在家政便民、养老托幼、劳务输出、房屋中介、物业管理、基础设施改造等方面下足功夫,按照“一社一策”原则,积极探索社区治理与社区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新发展模式。建议出台社区经济发展支持政策,探索实行新建小区配套服务设施移交制度,新建小区的物业、保洁、家政等服务内容,可交由社区经营。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