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观点理论

人大代表“家”“站”应围绕“三不是、三是”建设

时间 2023-12-14 来源 达州市达川区人大
[ 字号大小:]

  为更好地服务于人大代表,让人大代表更加紧密地联系人民群众,全国各地全力推进人大代表“家”“站”建设,人大代表进“家”入“站”已蔚然成风。笔者通过对其他地方人大代表“家”“站”的参观学习,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经验,也引发了笔者对人大代表“家”“站”建设的思考,认为人大代表“家”“站”应围绕“三不是、三是”建设。


不是机关,是基层

  人大代表“家”“站”,不是代表办公的机关。人大代表不需“朝九晚五”地每个工作日到“家”“站”去“上班”,不需要像机关办公室一样摆置电脑、办公桌一类的办公用品,更不需把“家”“站”装扮得十分“严肃”,也不需像国家机关一样悬挂国徽。
  人大代表“家”“站”,是联系群众的基层。人大代表进“家”入“站”是为了学习、调研、接待群众,是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提供便利,是为紧密联系群众、收集群众意见、帮助群众解决问题提供场所,是人大代表的研习之地,是人大代表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之地,是人大代表深入基层的履职之地,是与人民群众的连心之桥,是收集群众意见的倾听之处。通过人大代表“家”“站”建设,让党同人民群众联系更紧,让党的群众路线在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过程中呈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不是花瓶,是平台

  人大代表“家”“站”,不是展示代表的花瓶。人大代表“家”“站”不是拿来当摆设的,也不是拿来展示人大代表其他方面成绩的,更不是代表所在单位打“广告”的花瓶。人大代表“家”“站”不是为好看而建,更不能脱离当地实际而建,否则,有可能费钱劳神,最后却是落尘蒙垢,招致人民群众的反感和诟病。
  人大代表“家”“站”,是代表履职的平台。建人大代表“家”“站”,其初心一定是为了让人大代表更好地履行其代表职务,履行好人民赋予的权力,更加紧密地联系人民群众,为人民代言,为人民行权,传递上情、收集下情,人大代表“家”“站”是建在基层一线的“桥头堡”“瞭望哨”,是人大代表守初心、践承诺的平台。

不是接访,是接待

  人大代表“家”“站”,不是信访办。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可以有接访的内容,但不能把人大代表联系群众,为群众服务等同于信访接访,人大代表也不能把进“家”入“站”当成是为了接访,更不能把人大代表“家”“站”当成是接待信访的信访办。
  人大代表“家”“站”,是接待站。人大代表从被选为人大代表的那一刻起,就担起了一切为了人民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就扛起了促进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脉相连的重任,人大代表进“家”入“站”不仅是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让“为民作主不是替民作主,而是让民作主”成为共识,让党与人民群众声息相应,共同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