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代表工作 >

倾听返乡民工谈就业

时间:2009-01-16来源:人民权力报
  

  “你要招工吗?我是刚从东莞回来的……”

  身着朴素的省十一届人大代表、成都市铁路局干部熊敬英刚走进大竹县劳务市场,就成为农民工主动询问的“工主”。喜欢微笑的熊敬英让农民工倍感亲切,他们对熊敬英感兴趣的有关农民工返乡后生产、生活情况和今年的打算等,都一一有问必答。这是熊敬英去年底参加达州选区省直机关代表小组在大竹等地视察时自定的“课外作业”。

  “家乡的政府拿出了很多帮助我们就业的政策,我们很欢迎。但也不能光靠政府,所以,我们赶早出来主动找门路。”一对打工夫妻向熊敬英讲了他们的经历。另一个小伙子说:“要不,只有把这几年好不容易攒下的修房子的钱用来开一个小饭馆,看看能不能维持全家老小7个人的生活。”其他人紧接着说开了:“我家的田地承包给别人耕种了,我回去还不知能不能提前把地要回来。”熊敬英“融”进了他们当中,和他们摆谈了4个多小时。

  回到成都,熊敬英念念不忘那些和她促膝交心的农民工。在即将召开的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前,她积极思考如何妥善应对农民工返乡问题,为在大会期间提出相关建议作准备。“我们首先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返乡农民工。” 熊敬英谈到,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等因素的作用下,大批农民工提前返乡,虽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事,但具体情况需分别对待。从产业布局来看,劳动力的就业状况向来就是产业状况的风向标。这一次劳动力的返乡休养,或许就是为下一次产业的升级积蓄能量,我们抓好了返乡农民工工作,就会转“危”为“机”。熊敬英认为,我们需要再次思考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富余劳动力如何使用的问题。完全依靠农民工输出地城市消化劳动力,是不太现实的,突破城乡二元机制,转变城乡一体化改革的视角,变城市中心为城乡互动机制,让返乡农民工能更加自由地出入城乡之间,自由择业、后顾无忧,让农民工群体命运不再动荡,这是最根本的解决之路。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