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代表工作 >

尽心履职为重建

时间:2009-03-05来源:人民权力报
  

  代表档案

  王瑜,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副主委、绵阳市委主委,绵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2月17日,王瑜代表与绵阳全国人大代表小组的代表们来到地震极重灾区——北川县,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深入了解灾后重建情况,研究、讨论即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议案、建议,为出席大会做准备。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王瑜列席了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前往北京前,王瑜正在绵阳九洲体育馆负责受灾群众的安置工作,当时他熬红了双眼,人也消瘦了。他顾不上休息,一边安置受灾群众,一边广泛听取受灾群众对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的建议、意见。一到北京,王瑜便连夜整理建议。在小组审议会上,他不仅如实地汇报了绵阳市抗震救灾的情况,而且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抚慰受灾群众、调整农房重建补助、搞好灾区社保等建议,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强烈共鸣。

  去年,身兼数职的王瑜,还提出了《在灾后重建中如何组织好群众参与对口援建队伍服务和协调工作的建议》和《在灾后重建中如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等,受到了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一直工作在灾区第一线的王瑜,在履行代表职务方面,有着其他代表没有的“优势”。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上,他准备围绕灾后恢复重建,提出建议。

  四川旅游资源“半壁河山”在地震中遭到严重破坏。王瑜建议,我省除了尽快恢复旅游项目外,应对恢复全省旅游,尤其是恢复极重灾区的旅游作出统一规划,尽量争取纳入全国的旅游规划总盘子,使各地旅游各具特色。同时,必须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强极重灾区相互通达能力,这不仅为旅游发展奠定基础,也为将来应急作好充分准备。

  地震后,羌族文化名声大振。王瑜建议,应将羌族文化游、乡村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出去,充分展示羌族文化的魅力,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促进灾区人民群众增加收入。(人民权力报 作者:本报记者 钟德波)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