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代表工作 >

在希望的田野上——记洪雅县人大代表宋加全

时间:2009-03-20来源:未知
  

  暖春三月,绵绵细雨滋润久旱大地。我们踏上槽渔滩这片绿意盎然的土地,采访洪雅县人大代表、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洪成玻纤厂厂长宋加全。

  危机袭来,信心不败

  众所周知,2008下半年,华尔街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国内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纷纷倒闭,一些中小企业更是难逃厄运。面对经济危机的考验,我们询问宋代表是否有裁减员工的意向。宋代表思索片刻后告诉我们,金融风暴面前,企业首当遭遇,利润下降,市场萎缩,影响也是比较大的。不过,宋代表乐观地告诉我们:“经营企业这么多年,接受的考验和风险太多了,我们的企业有信心顺利度过这次危机。工厂不会裁减员工,也不会降低工资标准,我们企业还要争取增加部分返乡民工再就业。我们要在金融风暴中寻求新的发展机遇,这次冲击再大也没有30年前建厂初期那般严峻。”

  30年前,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槽渔滩这片贫瘠的土地时,县政府号召发展乡镇企业。1984年春,洪成玻纤厂就应运而生了。当时,风华正茂的宋加全任镇企办主任兼玻纤厂副厂长。在河滩地上,他们用油毛毡搭起简陋厂房,从外地购回廉价的机器设备进行生产。厂区交通不便,原材料和成品要经过多次辗转运输,停工待料现象寻常,加之电力极不稳定,生产出的成品利润自然微薄,工厂经常入不敷出。玻纤厂生产年年亏损,5年不到就负债80多万元,企业几次停产。

  停产期间,宋加全认真反思,多方走访,千方百计想盘活企业。最后决定走一条引进人才的路子。宋加全以他的诚意说服聘请了邛崃一位熟悉玻纤行列的技术员任厂长。在新任厂长的带领下,技术革新,内部管理,市场开拓等一一展开,玻纤厂终于走上了一条兴旺之路。

  1992年,四川槽渔滩水电站的建设征用了玻纤厂的厂房和土地。接任玻纤厂厂长的宋加全率领全厂工人,抓住了这个契机,让企业再上台阶。新厂建设让厂容厂貌焕然一新,淘汰陈旧设备,多方筹集资金购进了先进的白金坩埚设备。幸运总是给于不懈拼搏的奋斗者。洪成玻纤通过近25年的拼搏不仅偿还了80万元的负债而且还拥有近5百万元的固定资产。宋家全告诉我们,洪成玻纤现在主要生产建材部推广使用的新型节能产品,用于内外墙保温,他们厂生产的产品通过四川质量监督局检验,符合国家标准,在成都、重庆、昆明等全国各地热销并受到客户好评。 企业的兴旺也成为了当地群众的一条致富之路。在洪成玻纤厂,一般的员工每月都有1500元的收入,有的一家还有两三个在厂里上班,离家近,工资有收入,家里的田地庄稼不耽搁,老人孩子也在一起好照顾,许多村民说,比离乡外出打工还划算。所以建厂几十年来,厂里的职工队伍都比较稳定,厂里每月5日发工资,从不耽误,工人也对厂有了家一样的感情。洪成玻纤每年还要上缴十多万元的税金,也为地方财政做了贡献。

  倾心奉献 造福乡邻

  资产数百万的民营企业家原本可以守着洪成玻纤厂,过一过富人的时尚消费。但他却依然一身朴素,生活从不奢华。当他被大家选为乡镇人大代表后,他就时常出现在了田间地头,施工现场,农家小院,与村民促膝谈心,了解村情民意。看到乡亲们还不很富裕,他的心里平添了一份责任。2002年9月,宋加全被选为村支部书记。一人富了不算富,他要带着乡亲们同奔致富路。

  槽渔滩镇那些偏远的山村都走上了“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唯独席草坪村落后了。要致富先修路。席草坪村东西公路主干线长达4.8公里,总造价100多万。为了求得村民的理解支持,他组织村民代表外出参观学习,组织讨论今夕对比,席草坪村号称“槽渔滩的粮仓”,难道大家都希望祖祖辈辈肩挑背磨?参观回到村里,他又组织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开会,统一思想,他还说服在在洪成玻纤厂务工的村民带头集资,支持公路修建工作,辛苦换得人心聚,通过三年的苦战,席草村水泥公路东西全线贯通,百姓受益,以前反对修路的村民也高兴得翘大拇指!

  公路通畅,打开乡亲致富的大门。原来席草坪村修建的两个空荡荡的奶牛小区也被宋加全想法盘活了。在盘活村东面的小区时,宋加全动用了一位能人——车富云,车富云以前在罗坝那边租赁养猪。2007年3月的一天,宋加全找到车富云直截了当对他说:“还是回家养猪吧,村里帮你提供你养殖场所。”宋加全的信任和真诚说服了车富云。然而,车富云放弃了在外地的发展,回家创业,却又苦于没有周转资金扩大规模。“我找人到银行给你贷款,可得守信用,赚钱后就立即还贷。”宋加全知道后上门对车富云说,并为他做了信用担保。几天以后,车富云怀揣5万元启动资金,随即将村东面的奶牛场变成了养猪场。当年,恰好生猪市场看涨,车富云接连不断出栏三槽商品猪,每槽出栏200多头,当年不仅归还了信用社贷款而且还有20多万元的盈利。就这样,村东闲置的奶牛场得盘活了,车富云也成了带动一方生猪养殖发展的带头人。2007年下半年,宋家全再次引进巨星公司,盘活了村西的闲置奶牛场。盘活两个奶牛场给席草坪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2008年,席草坪村养猪大户就有30来户,全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生猪发展基地,当年10月还吸引了10多家省内外媒体前来参观采访。

  联系选民 履职尽责

  宋代表邀请我们到村里走走。小车在蜿蜒盘旋的水泥路上驰骋,十分钟就到达席草村,我们边走边看边听宋代表作介绍:“以前,席草坪村修新房的人很少村容村貌也不太好。我这个人大代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通过联系走访他们,知道了他们的真实想法之后,我就在开人代会的时候提出了席草村新农村建设议案,议案被政府采用,在2006年3月,争取了一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项目’,终于让老百姓获得政府优惠,搞起了新农村建设。”眼前是40多家新楼房拔地而起,规划整齐有序,满目新颖。我们来到四社,只见整洁的村水泥大道两旁,楼房前种满鲜花绿树,庭院清洁明净,三五成群的村民聚集在房檐下,或谈天说地,或打打小麻将笑声不断,乡村的田野格外安宁。

  沿路不少人热情招呼:宋代表来喝茶,宋代表吃了饭耍耍再走。村民们主动给我们叙说着宋代表为村民所做的点点滴滴。有一老村民因家庭困难,媳妇闹着要与儿子离婚,宋代表亲自上门排除纠纷并主动提供给了他们一笔发展生产的资金,小俩口和好如初,一家人十分感激。对特困家庭,宋代表都会找各种机会给他们争取一些补助,有时还自己掏钱资助。5.12大地震期间,宋代表主动多次为灾区捐款,特殊党费也捐了1000元。地震中,他们村有7户村民房屋变成危房,宋代表硬是牵挂着他们的安危,给他们调整建房用地,及时将灾民补助款送到他们手中……宋代表以他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人大代表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内涵。

  “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在席草坪村还在继续,席草坪村打造一村一品的序幕已经拉开。根据席草村特殊地理位置,规划成“茶叶专业村”,将本村的800多亩茶园与比邻的顺和村数百亩茶园连成一片,观光型的游客来茶园可以自己摘茶,炒茶,观景,分享乡村特有的快乐。据宋代表讲,席草坪村沿公路有近16口鱼塘,村上计划将鱼塘美化,建设成专门的休闲垂钓场所,以后到槽渔滩旅游的客人,又多休闲养身的好去处。

  谁为百姓做了好事,人民会记在心上。宋家全已连续两届高票当选为县人大代表。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他在继续用信心和行动带领村民们奔向美好的明天。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