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代表工作 >

与灾区人民同行

时间:2009-05-25来源:人民权力报
  

  从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开始,绵阳市人大代表、平武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显辉的心里满是受灾群众。“与灾区人民同行”——七个苍劲的字体,赫然书写在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扉页正中。陈显辉回忆说:“我一边从灾难中走出来,一边思考,我哪来的这么大的勇气?原来,这份勇气来自与灾区人民同行。”

  这是一场令人猝不及防的灾难。平武县25个乡镇受灾,南坝、平通、水观等地遭受毁灭性灾难。3014人遇难,2535人下落不明,32193人受伤,18.6万人受灾,经济损失440.21亿元。“这场灾难最值得回忆的是我们在灾难中为受灾群众做了多少力所能及的事。” 陈显辉的记忆里,是一个又一个与受灾群众同舟共济,患难共担的足迹。

地震刚过,余震异常频繁。作为县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人之一的陈显辉意识到“在外界救援没到来之前,我们必须先行自救。”陈显辉与指挥部其他成员研究后决定:立即发布公告,安排查灾组分头向13个乡镇进发。震后第二天,平通、南坝、水观等极重乡镇的受灾群众开始大量涌入县城。陈显辉一方面安排专人负责落实乡镇受灾群众的食宿,帮助他们搭建帐篷、分发救灾物资和做好来访群众政策解释、疏导安抚工作,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的困难;另一方面统筹安排专人绕道奔赴绵阳市救灾物资调运中心,多方协调,及时调运救灾物资,保障全县物资供给和受灾群众的稳定。

多数时间,陈显辉不会在指挥部“坐镇”指挥。更多的情况是,迅速听完汇报后,他都亲自查灾情,率领干部群众开展艰苦卓绝的抗灾工作。“群众安稳了,我们才能放心。”在南坝、平通、响岩、水观、阔达、坝子等抗灾第一线,常常会出现陈显辉的身影。他查看灾情、组织抢险救援、慰问安置受灾群众、维护灾区稳定,一次又一次穿越在滑坡和泥石流不断的死亡线上。他先后80多次到乡镇、村社指挥、调研,往返行程累计6000多公里,帮助受灾群众实现了安居、安定、安全。

  抗震救灾工作千头万绪,但最让陈显辉牵挂的还是受灾群众的安危和冷暖。面对群众焦急的面孔和期盼的眼神,陈显辉每每急在心上、痛在心里,无论再忙再累,他每天都要挤出时间到临时安置点看望受灾群众,了解群众的生活状况,解决他们提出的困难问题,最终实现了城区“零伤亡”目标。“即使只是看看大家,和大家说说话,我们的心也是热乎乎、暖融融的。”一名受灾群众当着陈显辉的面说出的这句话至今还装在他的心里。

  接连几个月,陈显辉几乎都是深夜12点,甚至凌晨一两点,才拖着疲惫的身体,蜷缩在狭小的汽车里或潮湿的帐篷内过夜。即使这样的小憩,每天的时间也从未超过6小时。连续高强度、超负荷的运转和高温酷暑天气,使许多年轻力壮的党员干部累倒了,陈显辉也不例外。他把劳累深深地埋在心底,带病坚守在一线岗位,甚至有几次差点眩晕过去。身边的人劝他休息一会儿,他却一再对上前扶助他的人说:“没事,没事。”直到身体实在撑不下去时,他才悄悄地跑去药店买上些药,继续投入到紧张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现场。

  按照县委关于灾后重建的统筹安排,陈显辉定点联系平通等极重灾乡镇的永久性农房重建、群众安全越冬等工作。他不仅身体力行地深入乡间各角落调查研究,还积极帮助群众协调解决建房资金短缺、建材匮乏、施工队伍紧缺、宅基地落实困难等问题。

  在县人大常委会联乡包村定点帮扶的牛飞村,陈显辉组织为该村捐赠现金5470元,协调资金7.3万元,捐赠保暖内衣234套、暖水瓶234个(折资48672元),开展专题培训8期、培训540人次,牛飞村恢复重建工作顺利推进。

  2008年12月27日,胡锦涛总书记到牛飞村考察,对恢复重建工作给予了肯定。陈显辉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久违的笑容。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