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路陡的峨眉山市川主乡兴容村,村民们在乡人大代表的带领下,最近修通了连接该村村委会驻地的5公里盘山水泥公路,解决了行路难和运输难。
川主乡兴容村海拔1200米,全村低山和高山垂直高差达800米。该村以水果、苦竹笋、茶叶、林业等多种经营发展为主,长期以来由于道路不通制约着经济发展。早在1997年至1999年,在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民们积极投工投劳,修通了一条砂石路面盘山公路,基本实现了5个村民小组通公路,上山投资开办煤矿企业的业主也多起来。由于山路弯多坡陡,在山洪的冲刷下,路面养护困难,每年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路面还是凹凸不平,车辆难行。村民们迫切盼望将过去的泥石路面改变成水泥路面,彻底解决山区运输难和行路难。
2008年底,村支书苟登成和乡人大代表、村主任王国全组织村两委全体干部反复研究硬化水泥路面方案。乡人大代表、村文书杨启华紧密配合,全力投入到服务工作中。村民们积极响应,多次召开村民议事大会,纷纷表示愿意为硬化路面集资。按工程设计,有5公里路面混凝土宽度为3-3.5米,厚度18厘米。乡人大代表、煤矿业主苟登文开办的兴宏煤矿在兴容村境内,他得知情况后说:“为了让路面使用寿命长久一点,最好将路面混凝土加厚至20厘米,增加的2厘米造价约10万元资金就由我来承担。”另外,兴宏煤矿必经的一段600米长的路面为了适应煤炭载重车的承压力,其混凝土厚度需加厚至30厘米。苟登文表示,这600米长路面硬化所需的20万元资金也全部由他来承担。
半年间,乡人大代表真心实意办实事,和村干部、村民一道努力克服水泥、砂石等原材料涨价等困难,齐心携手抓建设。半年后,该路段铺筑竣工。兴容村建成了水泥公路后,村民们借国家家电下乡的惠民政策,纷纷购买摩托车和微型小汽车,不再为出行难和农副产品运输难而发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