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三农”现状 建言农村发展
“农村公路建得多,但通畅的少,实施了‘村村通’的村大多在‘村村补’。原因可能有:资金缺口大、监督不到位、验收走过场、管护机制不健全。建议不要搞形式主义,要重视农村公共公益设施的管护。”
“新农村建设有些地方扶了又扶、建了又建,可边远贫困地方却难以得到帮扶。建议,新农村建设不能搞‘锦上添花’,要‘雪中送炭’。”
1月15日下午3时40分,四川省巴中市二届人大六次会议巴州区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邓建国代表一口气说了十多分钟,内容包括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连片扶贫开发、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关爱基层干部等十三个方面。
邓建国代表是茶坝镇杨柳村党支部书记。他没有想到一席发言让自己成了人代会的“明星”。会场一直比较严肃,很少有掌声,但他发言刚结束,与会人员即报以热烈的掌声;参加审议的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彭耀学当即指示工作人员认真整理他的发言;参会领导及市人大办、政府办、各媒体争着要他的发言稿,复印的三十多份被一抢而光;当天的会议简报中,他的发言几乎被全文采用,占了整整一页半,而市级领导的发言最多半页。
据了解,农村代表都是一线的村社干部、教师、农民。为了把农民的心声带到人代会上,他们都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作了精心准备。来自巴州区水灵寺镇沙嘴村的冯天珍代表就进一步转变乡镇人民政府职能、提高农业保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等提出了建议;李琼莲代表是恩阳镇燕飞私立小学校长,她就抓好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提升全市教育水平提出了建议;凡秀英等代表就加强农民的教育和引导工作、关爱留守儿童和老人的制度建设、定期对农村妇女进行生殖健康检查、加强对农民工的服务等提出了建议。
农村一线代表们真实地反映了“三农”现状,分析原因较为客观,所提建议切合实际,因而他们的发言引起了与会人员的热议。据初步统计,各代表团在三次审查中,共提出关于“三农”工作的建议63条。
“巴中是农业大市,抓好‘三农’工作、促进民生改善一直是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巴中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彭耀学指出,“有关机关和组织必须认真研究处理代表建议并负责答复,全市各级人大要把‘三农’工作纳入重要监督议题,努力促进巴中革命老区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