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代表工作 >

百万富翁当上百姓致富引路人——记乐山市中区棉竹镇人大代表蔡勇

时间:2010-05-31 来源:乐山市中区人大 作者:钟勇 张毅
  

  从一个乡村木匠到镇人大代表、区党代表、村党支部书记,从开办小型家俱作坊到发展现代化的农村养殖产业,从个人致富的先锋到带领群众集体致富的引路人,乐山市中区棉竹镇人大代表蔡勇用青春和汗水谱写了一篇动人的乐章。
  探索致富新路
  石桥冲村距乐山中心城区6约公里,属典型丘陵村,有人口887人,240户,资源相对贫乏,农村劳动力相对过剩。
  46岁的蔡勇原是村里一名小有名气的木匠师傅,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凭着精明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他最早在镇上办起了自己的木器加工厂和家俱门市,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蔡百万”。
  自己致富了,但蔡勇不忘村里父老乡亲。1999年,蔡勇回到村里,力图寻找一条能帮助村民共同致富的新路。
  2002年,蔡代表随镇考察团在温江、重庆养猪研究院考察学习后认为:发展规模化养殖业,在农村有广阔的前景。经过对当时市场的考察、论证,同年8月,在市中区畜牧局和棉竹镇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征得经济社和村民代表同意,租用经济社约5亩低产土地,采用股份合作形式投资35万元,聘请温江农科院周教授现场设计指导,建成了规范化、标准化“仁友DLY种猪规繁育示范基地”,引进87头大药克种猪、15头荣昌猪。从此,他放弃了自己多年苦心经营的木器厂,全心全意投入到探索致富新路上来,开始了全新的专业化、规范化的种猪养殖事业。六年多来,辛勤耕耘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年出栏生猪900多头,年收入达到了100多万元,成为其它村社和周边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走科技致富之路的一面红旗。
  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富”,作为一名镇人民代表,村民心中的领头羊,在自己致富的同时, 蔡勇苦苦思索如何让全村群众集体富起来。在不断摸索和积累生猪养殖技术的同时,蔡勇认识到,只有让群众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养殖技术,提高农户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才能帮助群众真走上科技致富道路。
  蔡勇代表在市中区畜牧局和棉竹镇政府的支持下,多次自费聘请温江农科院校、眉山原种猪场唐教授为群众作DLY良种猪养殖专题培训会,周围近100户农户参加了会议,对DLY良种猪养殖知识有了详尽的了解。石桥冲村及周围的群众对DLY生猪养殖有了更深的认识,逐渐转变了村民传统养殖观,确立了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理念,群众养殖DLY生猪积极性高涨,全村家家户户相继加入发展DLY生猪养殖的队伍,现已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养殖大户25户。
  尽心尽力为村民服务
  为了让群众降低养殖风险,节约养殖成本,免去后顾之忧,蔡勇四处请教、咨询生猪饲料配方,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健全、完善了一套科学配方,并义务为养殖户介绍饲料配方、优惠或者预先提供饲料,几年来,他为远近养殖户提供了250余吨饲料,为养殖户节约了养殖成本计3万余元。他还别具一格开展了为群众养猪的产前、产中、产后承诺服务。如今的石桥冲村,户户积极养殖DLY良种生猪,已形成初具一定规模的养殖专业户25户,全村年出栏生猪3000余头,全村靠养猪一项人均纯收入增加600元以上。
  随着群众养殖积极性的进一步提高,规模不断扩大,投入也进一步的增加,蔡勇代表建议村两委领导班子,以村两委名义向棉竹农村信用社申请为养殖户开辟了养殖信用贷款项目,石桥冲村也成为棉竹信用社首例“信用村”,石桥冲村的养殖成为不断拓展的科技发展之路。
  现在的石桥冲村,在蔡勇和村民代表的带领下,逐步形成了以繁养DLY良种生猪为产业支撑的“一村一品”农业特色经济。目前,DLY生猪养殖辐射至全镇龙滩子村、黄天坡村、袁坝村、仙米寺等村以及周围区县,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养殖大户50余户,年出栏生猪2万头以上。
  “随着养猪场的不断发展壮大,经济效益的日益显现,我们的信心大增,畜牧业发展的潜力很大,我们将努力把石桥冲村建成市中区的仔猪繁育示范基地,让老百姓日子过得更红火”,蔡勇自豪地说。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