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代表工作 >

一条代表建议,让2.5万亩农田不再“喊渴”

时间:2010-08-04 来源:南部县人大常委会 作者:刘天纯 杜晓明
  

  5月24日,笔者在南部县定水镇谢家垭村看到,刚刚整治过的山平塘显得格外坚实。在山平塘的一角,贴着白色磁砖的水井分外引人注目,该村8组村民赵永红正在修饰水井的外墙。“要不是政府组织维修堰塘,今年我们就别指望栽秧打谷了。”赵永红高兴地对笔者说。
  至此,南部县在该县定水、大王、三官3个镇,20个行政村实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已取得阶段成效,新建改造末级渠系122公里、整治山平塘50口、新建蓄水池100口,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2.5万亩。
  由于位于川东北干旱走廊的腹心地带,南部县十年九旱,虽有升钟水库的灌溉之利,但大多仅能满足二台地以下的农田用水,全县仍有40万亩高塝望天田在望水兴叹。
  县人大代表赵从平等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去年,在该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赵从平与该县建兴、定水片区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加强小微水利工程建设》的建议,要求政府建立和完善小微水利工程的投入、管护机制,最大限度发挥工程效益。建议提出后,得到县人大常委会的高度关注,列为年度重点建议进行办理,明确相关办事机构进行跟踪督办。
  在县人大常委会和代表们的推动下,县政府建立了小微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县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小微水利工程项目乡镇进行补助。同时,通过多方奔走、积极争取,南部县还被列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中央财政将每年投入资金1000万元以上。
  各项目乡镇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采取“一事一议”、出让冠名权、拍卖经营权、发动在外乡友捐助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正是因为采取“多条腿走路”,县级财政仅仅补助50万元,带动定水镇谢家垭村多方筹集资金250万元,完成了全村3口山平塘的全面扩容、整治尾渠4公里、新修排洪渠1公里、新建蓄水池6口,确保了全村1200多亩农田旱涝保收。
  “今年,我们继续加大小微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全面完成27座病险水库整治工程,争取八尔滩水库灌区节水改造项目,配合做好武都引水二期工程南部灌区干渠开工的各项准备工作,新增灌面5万亩。”近日,在县人大常委会一年一度的任职承诺会上,县水务局长蒲晓斌如是承诺。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