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彰显甜城之魅力
在内江市民的记忆里,沱江以前是夏天涨大水,临江街面易被淹,而春冬枯水期,垃圾漂浮,水质不好,且河边还有一些违章建筑,毫无景色可言。 2009年,随着内江城区段天宫堂水电站的建成蓄水,形成了一个长约21公里、面积近7000余亩的城市湖泊。内江市在广纳民意的基础上,决定将这“城中湖”定名为“甜城湖”。这不仅代表着内江因过去盛产甘蔗又名甜城的历史,更寓意着内江是一座甜蜜之城、幸福之城。 按照“春季鲜花灿烂、夏季绿树成阴、秋季硕果金华、冬季波光粼粼”的思路,内江市政府致力于将甜城湖打造成为内江的景观轴、生态轴、休闲长廊和水上娱乐胜地。2010年以来,已投资近10亿元对甜城湖部分湖堤和湖岸文化景观进行打造,使甜城湖夜景成为内江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一水引发万民之担忧
甜城湖作为内江在成渝地区独特的水资源,大大提升了城市形象,但它同时也是内江城区市民的主要饮用水源,被内江市民称为母亲河。 “确实太糟糕了,专门设置的污水池居然关不住水,流到湖中;两岸商业摊点垃圾、洗衣服、钓鱼等现象对湖水也有影响。甜城湖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直接受到污染,我们很心痛。”这些都是来自人民群众的呼声。 由于对甜城湖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涉及甜城湖管理的相关部门职责不明确,责任不到位,以及还存在管理缺位错位的现象,严重影响甜城湖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如何保护和管理好这一难得的城市河湖资源,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焦点和市民心中的隐忧。
一项决议扛起监督之责任
2011年4月,在内江市第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市中区代表团邓明等15名代表联名提出《关于加强甜城湖水源和周边环境保护管理的建议》。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围绕如何加强甜城湖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多次组织市人大常委会领导集体视察,并邀请全国、省、市人大代表进行专题调研,为实现甜城湖的长远开发和社会效益建言献策。 2011年9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宾率队视察甜城湖管理工作。当看到一湖清水,王宾动情地说:“谁破坏了甜城湖谁就是罪人,既要保护好这湖水又要发挥其作用,作为人大责无旁贷。”在认真听取市政府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后,视察组认为,加强甜城湖保护管理工作,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有效防治湖区水体污染,科学合理推进两岸景观打造和旅游开发,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进一步落实内江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全市城乡饮用水源保护管理的决定,确保内江城区人民饮用水安全。为此,市政府在广泛收集民情、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制定并出台了《关于甜城湖管理暂行办法》。 为使甜城湖保护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2011年11月28日,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内江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甜城湖保护管理的决议》。《决议》要求市政府根据内江经济社会发展和建特大城市的要求,明确界定甜城湖保护管理区域范围,科学编制甜城湖发展规划和相关控制性详规。要求必须以防治水体污染为核心,加快市区沿湖截污系统和水污染防治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城区污水收集处理率达100%;严格审批湖区水上旅游娱乐活动,严禁水上餐饮经营等项目;采取措施防止一切对水体污染的问题发生,确保达到环保要求;严格监管湖区内船舶水污染,加强水面飘浮物清理;加强湖区防护林建设,有效控制农田径流污染等。要求依法明确县(区)政府、环保、水务、交通、住房城乡建设、国土资源、林业、农业、畜牧等部门的各自职责,形成沱江上游治污减排、甜城湖区保护开发的区域全覆盖、管理全过程的监管体系。要求加大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扶持,建立市级财政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依法加强污水处理费等的征收、管理和使用。要求定期公告湖区水质状况,坚决曝光造成湖区水体污染、破坏甜城湖发展规划、影响两岸景观形象的违法违规及不文明行为,促进全市人民积极参与并共同保护甜城湖。同时,要求市政府每年应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该决议的实施情况,市人大常委会建环工委负责跟踪督查。 甜城湖不仅是内江城市一景,更是内江城市之魂。《决议》的出台无疑给内江人民吃下定心丸,它将成为这湖碧水的保护神,为内江实现 “来者依恋,居者自豪”的建设目标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