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立法工作 >

彰显以人为本 点亮新的希望——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办公室撰写的新闻稿件获得全国人大新闻奖二等奖

时间:2009-08-20 来源:教科文卫委办公室 作者:李江 马涛
  

编者按

  日前,第十九届全国人大新闻奖揭晓,由教科文卫委员会办公室撰写、中国人大网报送参评的网络通讯类作品《彰显以人为本  点亮新的希望——四川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汶川特大地震中有成员伤亡家庭再生育的决定后记》获得二等奖。作品反映了《决定》出台后在海内外引起的巨大反响和媒体的一致好评,展现了国家有关部委、省内外医疗机构对实施《决定》的大力支持,省市有关部门为贯彻《决定》作出的艰苦努力,反映了《决定》给地震中丧子父母带来的安慰和希望。文章发表后先后被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腾讯网、香港凤凰网、星岛环球网等多家媒体转登。现在将这篇获奖文章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彰显以人为本 点亮新的希望——四川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汶川特大地震中有成员伤亡家庭再生育的决定》后记


作者: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办公室 李江 马涛


  5.12地震中最刺痛我们心灵的莫过于那些在地震中仓皇离去的幼小生命。父母们悲痛欲绝的嚎哭撕裂着每个人的心肺,让人无法置身事外。帮助遇难孩子家庭平复悲伤、还绝望的父母以希望成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7月25日,汶川地震后第74天,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汶川特大地震中有成员伤亡家庭再生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本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对地震中有成员伤亡家庭再生育作出适用《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之外的特别规定,并要求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人口和计划生育等相关部门,免费提供生育咨询和相关技术服务,做好心理安抚工作。


  务实人本,媒体盛赞。由于内容主要涉及在地震中遇难孩子父母的权益,《决定》在酝酿及通过前后就倍受中外各类媒体的关注。《决定》出台当晚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次日中央一套综合频道、四川电视台就迅速进行了报道。人民日报、四川日报、新华网、新浪网、香港凤凰卫视等众多国内媒体,以及CNN、法新社、路透社、国际先驱论坛报、英国每日电讯报、澳大利亚太阳使者报、加拿大环球邮报、印度日报等上百家海外媒体详细报道了《决定》内容,并作出积极评价。英国广播公司以《地震后重新拥有孩子的希望》为题报道了《决定》相关内容。美联社援引一位接受采访的家长的话指出,“在悲伤逐渐平复之后,《决定》将给父母以希望”。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认为,《决定》给子女伤亡沉浸在悲痛中的父母带来了安慰。印度时报认为,新的政策给数以千计的伤亡学生家长以迫切需要的安慰。媒体普遍认为中国政府尊重国人重视生命传承的传统,积极为遇难孩子父母解决实际问题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十七大倡导的以人为本的发展宗旨,使中国社会朝着人本社会方向前进的步伐又迈进了一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则用实际行动在特殊时刻体现了其传民声、达民愿的使命和责任。

  多方协同,全面推动。《决定》所展现的积极为受灾家庭解决实际问题的务实精神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医疗机构的肯定和支持。

  为帮助四川做好有成员伤亡家庭再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国家财政部下拨了1亿元专项经费,用于再生育检查、治疗及手术医疗。而对于一些准备重新做父母的家庭来说,年龄、避孕措施、地震带来的精神压力、医疗检查设备缺失等因素都给他们再生育增添了难度。 据统计,都江堰市1/3有强烈再生育愿望的育龄夫妇存在一定生育障碍。为此,国家人口计生委印发了《再生育全程服务行动项目工作方案》,要求计划生育技术管理和服务部门坚持尊重科学、特事特办、全面覆盖、方便群众的原则,对符合规定拟再生育子女的家庭,免费提供孕前、孕期和分娩三个阶段服务,帮助他们重圆做父母的梦想。并专门成立了项目专家组和六省支援医疗队,奔赴灾区为符合再生育政策的对象免费提供技术和咨询服务。国家人口计生委还与四川省人口计生委在成都举办了“再生育技术服务培训班”,邀请专家对灾区6个市州、30个县区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人员进行专门培训。


 

  上海市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和围产学会专家组成的技术支援团已前往都江堰进行考察并将长期对都江堰妇产科医院提供帮助。四川省生殖卫生学院附属医院再生育技术服务专家小组也已奔赴灾区为震后未采取避孕措施、终止避孕措施一段时间后仍未自然受孕的夫妇,以及因地震惊吓造成继发性闭经的妇女进行诊断治疗和咨询指导。

  省市联动,认真落实。为推动地震中有成员伤亡家庭再生育工作在各受灾市、州的开展,《决定》出台后,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随即下发了《关于做好汶川特大地震中有成员伤亡家庭再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把做好再生育技术服务作为灾后安置群众和恢复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专项经费,对符合再生育条件且有再生育意愿的夫妻,本着自愿选择、知情同意、尊重科学的原则,免费为其提供心理疏导和科学生育指导、健康检查、终止避孕措施、孕期保健、安全分娩等全程技术服务。四川省人口计生委也相应制定了再生育服务工作方案,分管领导和有关处室同志多次赴灾区指导再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确保再生育全程服务行动持续顺利开展。

  各受灾市州积极响应,纷纷根据《决定》和《通知》内容制定了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实施措施,采取切实行动认真落实灾区再生育家庭关爱的有关规定:

  成都——组成心理关怀志愿小分队,进村入户宣传政策,掌握子女伤亡家庭的基本情况和再生育意愿;抽调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妇产科、生殖医学等方面专家组成专门的医疗服务组进行“一对一”心理抚慰、健康检查和诊疗建议;建立再生育夫妻技术服务档案,跟踪服务……

  德阳——在全市开展为期3年的“以人为本,生育关怀”特别行动,对遇难伤残独生子女和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心理关怀、政策关怀、生育服务关怀和互助关怀,为再生育家庭提供建卡联系,全程服务……

  绵阳——建立个案信息档案,积极主动上门服务,组织技术服务机构和专家深入灾区现场,实施健康检查和开展再生育评估,开展以政策宣传、心理疏导、优生指导、孕期保健服务为重点的技术服务……

  广元——依托现存可以开展服务的机构和有条件的临时技术服务场所,为有再生育意愿的群众实施心理咨询、身体检查和终止避孕措施服务……

  阿坝州——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工作人员冒着频繁发生的余震和塌方、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危险,深入各个安置点,调查再生育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

省人大教科文卫委赴灾区调研再生育立法


  点亮希望,平复悲伤。《决定》的颁布和再生育免费技术服务的实施,对于众多饱受丧子之痛折磨、情绪不稳甚至有过激行为的遇难孩子父母来说,无疑是一剂最及时、最有效的平息悲伤、稳定情绪的良药,使他们在大灾之后真正感受到党和国家的真情关怀,萌生了走出破碎、重建圆满家庭的希望。绵竹市遵道镇80多名遇难学生家长在接受生殖健康检查和优生指导后,感动地说:“今天是地震发生以后最高兴的一天,感到了党和政府特别的关爱,这是真心关心我们老百姓。” 一位在地震中痛失爱女的父亲在妻子再次怀孕后说:“我们太期待这个孩子了,等到他平安出生后,欢乐一定会重新回到这个家庭。”

  据统计,在再生育关爱行动的帮助下,全省已有5000多对父母接受了心理疏导、生育咨询、终止避孕等技术服务,已有500多名妇女成功再孕。新的生命正在孕育,新的希望逐渐凝聚!祝愿所有遇难孩子家庭都能从悲痛中振作起来,远离悲伤,重新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