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的新居,先进的配套设施,绿树成荫,春花烂漫。4月24日日,“全国网络媒体重返灾区看奇迹”记者团走进都江堰市翠月湖镇,行走之处,无不感受到这里处处洋溢着和谐美满的气氛。 三年前的地震,使得翠月湖镇农房受损达4161户。在恢复重建中,翠月湖镇选择原址重建的有365户,选择自建的有1202户,选择统归统建的有140户,其余的为维修加固。 在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翠月湖镇按照成都市坚持以统筹城乡规划先行,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动力,以集体建设用地整理指标增减挂钩为平台,着力构建“群众自筹、政府补贴、担保贷款、上海支援、社会投资”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走出了一条灾后恢复重建的特色之路。 在翠月湖镇五桂村,54岁的村民郑道祥正在自己的新家看电视。“能住到现在这样漂亮的房子,当时想都不敢想。”据老郑介绍,家中4口人,自己和妻子共同经营苗木花卉,外孙上小学,女儿打工。 老郑所在的五桂村,过去落后的民房如今呈现出基础设施完善、环境宜人、乡村气息浓厚、颇具现代感的新型农民居住区。 村上运用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居住点实现还耕土地127.4亩;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新增土地面积110亩;全村155户农户利用集体土地使用权证贷款,实现贷款583万元,有力促进了居住点统规自建。 据了解,成都各个区县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进行灾后重建。在规划设计上,按照成都提出的灾后重建要充分体现“多样性、相融性、共享性、发展性”的要求,确立了宜聚则聚,宜散则散,依托林盘推进集中居住的理念,转变了农村房屋夹道修建,行列式、军营式布局传统观念,尽可能地杜绝了将单一型态堆砌的城市小区照搬到农村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