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丹 “食物中毒多发生于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控制食物中毒的关键在于预防措施到位,防止病从口入。”近日,省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安全所副主任医师刘祖阳向公众详解食物中毒的特点及处置措施。 预防:不吃腐败变质食物 刘祖阳介绍,食物中毒是指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食物中毒最常见的症状是剧烈的呕吐、腹泻,同时伴有中上腹部疼痛。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最常见的一种食物中毒,是吃了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这类食物中毒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气候炎热的季节高发,原因是炎热的季节适合细菌生长繁殖。能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有许多种,几乎所有的食品都有被各种细菌污染的可能。 刘祖阳说,细菌性食物中毒在我省食物中毒中占比最高。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首先要保证所购食品质量合格,烹饪食物时,生鱼生肉和蔬菜应分开处理和存放,肉类要煮透,必要时加醋拌浸杀菌。土豆食用不当也会引起中毒,发芽、皮肉青紫的土豆不能食用。要严防变质食物引发食物中毒。目前正是春夏交替时节,很多食物如不能妥善保藏,很容易发生变质,如鱼、肉等食品冷藏不好或熟食存放太久都会变质,导致变质性食物中毒。因此,尽量不吃剩的食品,及时丢掉腐败变质的食品。 急救:迅速补水防止脱水 “一旦发生食物中毒,要立即停食可疑中毒食品,给患者补充水分,防止脱水,有条件的可输入生理盐水。”刘祖阳说,对食物中毒症状轻者,让其卧床休息。如果仅胃部不适,多饮温开水或稀释的盐水,然后手伸进咽部催吐。中毒者有休克症状,如手足发凉、面色发青、血压下降等,应立即平卧,双下肢尽量抬高并速请医生救治。尽快查明中毒原因,保留可疑中毒食品及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保护好现场,及时报告当地主管部门。 针对引起中毒的食物及吃下去的时间长短,可及时采取以下三种应急措施: 一是催吐。食后1至2小时内,可用催吐方法。取食盐20克,加开水200毫升,冷却后一次喝下。亦可用鲜生姜100克,捣碎取汁用200毫升温水冲服。吃的是变质的荤食,可服用“十滴水”促迅速呕吐。 二是导泻。毒后超过2小时,且精神尚好,可服泻药,促使中毒食物尽快排出。一般用大黄30克,一次煎服,老年患者可选用元明粉20克,用开水冲服即可。 三是解毒。吃变质的鱼、虾、蟹等引起中毒,可取食醋100毫升,加水200毫升,稀释后一次服下。若误食变质的饮料或防腐剂,最好的急救方法是用鲜牛奶或其他含蛋白质的饮料灌服。 注意事项 隔夜食品在食用前须加热煮透。 不吃病死动物肉和变质食品,不吃不熟悉的野生菌,不吃发芽的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