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手工烘焙 让生活更甜蜜
时间:2013-10-11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程文雯

  从蛋糕到面包,从月饼到沙琪玛,从曲奇到披萨……一台烤箱,几种配料,再加上一双巧手,就可以做出上千种甜蜜美食。近年来,烘焙开始在成都悄然流行。今年中秋,成都烘焙达人们自制的手工月饼抢了商场里月饼的风头,也将“烘焙族”这一群体带入公众的视野。他们中有公职人员、企业白领、医生、教师、退休工人,还有不少全职妈妈。在他们眼中,烘焙既是一种个人兴趣,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DIY中乐趣多
  25岁的冯丹是成都一家事业单位职工。上大学时,她对美剧里主妇们用烤箱做出的各种美食向往不已。两年前,她在网上无意间发现一家卖烘焙用品的小店,首页上一台家用电烤箱正好在做促销,“跟美剧里的特别像。”兴奋不已的她当即下单,又在店里买了电子秤、打蛋器、擀面杖和模具,开始玩起烘焙。
  冯丹感觉自己像个魔术师,制作的过程中充满惊喜:一小碗低筋粉,用筛子筛两次,原来的碗就装不下了;一开始明明只有不到碗深六分之一的蛋清,打着打着就变成了一整碗像奶油一样的东西。
  现在,冯丹又爱上了各种可爱的模具。熊猫、小狗、骨头、圣诞树、HELLO KITTY……各种样式的蛋糕和饼干她都尝试做过,有时她还会加上一些小创意。一次朋友来家里,她心血来潮用花嘴把曲奇饼挤成朋友的肖像画,“从小美术就不行,挤出来的样子除了眼镜哪儿都不像,不过朋友还是很开心。”
  李俊伟是一位职业烘焙达人,在成都U37工场里经营着一家烘焙店。平常除了打理生意,他还喜欢自己琢磨配方。“一方面是为了店里的生意,更重要的是喜欢。”李俊伟解释说。走进他的工作室,最显眼的是一个三层大烤箱,20几个橱柜里,电子秤、手动打蛋器、电动打蛋器、面粉筛、裱花嘴、刮刀、模具、量杯,各种工具一应俱全。“置办一套烤箱加工具,只需要花七八百块钱。”他就在这里享受烘焙的乐趣,“每一次把东西放进烤箱,内心都充满期待,想知道这次是不是能成功。”
分享才是潮流
  在搜索引擎中输入“烘焙”两个字,会发现网上各种图文并茂的烘焙食谱琳琅满目。在烘焙族的圈子里,几乎没有“不传之秘”这一说,分享才是潮流。
  香酥曲奇、豆沙蛋黄酥……打开“月满西楼”的博客,她亲手烘焙的美食图片让人垂涎欲滴。在成都烘焙圈里,“月满西楼”是人气最高的博主,微博粉丝近7000人,博客的访问数近120万次。
  2009年,为了给儿子做生日蛋糕,“月满西楼”把烤箱搬进家里,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每次烤新东西,她都会把制作过程以及最后的成品拍下来发到微博和博客上,这些图片引来众多网友围观。2011年底,“月满西楼”的博客引起河南科技出版社编辑的注意,邀请她出一本烘焙书。为此,“月满西楼”花了一年半的时间认真整理自己的烘焙食谱。今年2月,这本《烘焙是个甜蜜的坑》正式出版。“我把自己这么多年做烘焙的心得还有各种小技巧都写进去了,希望能有更多人跟我一起掉进烘焙这个甜蜜的坑里。”
  香兰是一位销售烤箱和各种烘焙用具的商人,也是一位从2005年就开始做烘焙的资深达人。每周六下午,她都会在自己的烘焙教室里免费授课。“网上的教程再详细跟现实还是有差距。”香兰说,比如打蛋清,网上只会说用力要均匀,但具体怎么用力才均匀,文字是说不清的。因此每堂课上,她都会给学员详细展示每一个步骤,有时还会让学员亲自体验一下。2006年,她刚开课的时候学员只有三五个,如今每次来听课的学生不下五六十人。
  现在,香兰每周二还要到四川电视台妇女儿童频道录一期《食话实说》,在电视上教大家做烘焙。每次东西一出炉,就被现场的导演和主持人们一抢而空。这是香兰最开心的时刻:“最喜欢看着大家一口一口把我做的东西都吃光。”
全家和邻居都成粉丝
    除了DIY的乐趣和分享的幸福感,烘焙还会在不知不觉间给生活带来甜蜜与健康,这也是让不少“烘焙族”欲罢不能的原因之一。
    60多岁的刘桂香,家住成都双流。一次,她偶然听说香兰的免费课,在家闲得无聊的她坐着公交车找到在成都市区的教室,跟一群小辈一起学烘焙。回家后,她按照课堂上讲的试着烤了一回蛋糕,平日里喜欢甜食的老伴儿尝后大加赞赏,这让刘桂香的烘焙热情更加高涨。“以前老伴儿喜欢到外面买蛋糕,自从吃过我做的,再也不出去买了,说是外头的没我做的好吃。”
  刘桂香还时常把自己做的糕点送给邻居品尝,没过多久,她烘出的美食在小区里有口皆碑,不少人找上门来向她请教,就连很少下厨的老伴儿有时也会主动给她打下手。
  而“双妈”是为了一对两岁半的双胞胎女儿,2个月前才刚刚加入烘焙族的。“这两小家伙爱吃甜食。”在成都一家医院工作的“双妈”,因为“对外面食材和各种添加剂的使用不放心”,所以决定跟着香兰学烘焙。海绵蛋糕、鲜肉酥、紫薯面包卷、泡芙、提拉米苏……她硬是在两个月内学会了30多种糕点。
  现在,不仅孩子,全家都成了她的忠实粉丝。每次东西一烤出来,都会被两个孩子解决掉一大半,老公和父母想吃还得等着“双妈”再烤第二轮。“看到一家人抢着吃,我觉得自己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