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会议专题 > 常委会会议 > 四川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

“天府旅游名县”释放磁吸力与魅力

时间 2022-12-02 来源 “四川人大”微信公众号
[ 字号大小:]
  这几年,一张响亮的四川名片和一个网络超级IP深受省内外关注,它便是“天府旅游名县”。昨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听取省政府关于天府旅游名县建设推进情况的报告——
  四川有一项“名县”评选备受关注和好评,不仅因为其名气大,还源于其含金量高。
  这是基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目标,采取激励办法进行的天府旅游名县评选工作。
  到2022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共命名天府旅游名县39个、省政府办公厅公布51个候选县。
  11月30日,受省政府委托,文化和旅游厅向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作了关于关于四川省天府旅游名县建设推进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上下齐力推动名县提升

  2018年,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目标,对“制定旅游产业发展激励办法”作了部署;同年,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作出“命名一批天府旅游名县”决定。2019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天府旅游名县建设的实施意见》(川委办〔2019〕9号),提出“经过5年努力,建成50个旅游特色鲜明、产业实力雄厚、发展环境优良、服务设施完善、综合效应突出,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天府旅游名县,引领全省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推动县域经济创新发展,夯实全省经济发展基础”目标任务。
  此项评选对于四川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是重要抓手,意义重大。每年召开天府旅游名县提升建设推进会,听取各命名县近一年来新变化和下一步新举措,围绕贯彻落实文旅发展大会精神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实施景区“对内注重提品质、对外注重美誉度”管理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围绕“加快文旅资源科学开发,推动旅游景区转型升级”主题,连续3年在名县召开四川省旅游景区发展大会。加强指导服务,从2021年开始,每年对命名县提升建设情况实施年度考评与排名并进行通报,督导各命名县持续提升。坚持月简报制度,总结推广名县在创新机制、产品打造、产业融合、新业态培育等方面经验做法典型案例150余个,促进命名县提质、候选县升级、一般县入选。

创建成功有真金白银

  四川各地积极创建天府旅游名县,除了基于发展文旅产业的需要,还被其中的真金白银所吸引。省上给获评的每个天府旅游名县3000万元的财政奖励资金、150亩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等9条激励措施。
  报告指出,省直相关部门根据职能职责,严格落实9条激励措施加大对命名县、候选县的扶持力度。截至2022年9月30日,前三批31个命名县共获省级财政奖励资金9.3亿元和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2700亩(18个名县符合奖励条件,每个名县150亩),一批名县干部因在建设天府旅游名县中表现突出获得提拔重用;省发展改革委将名县400余个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予以推进,争取国家资金近10.25亿支持名县83个文旅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生态环境厅支持名县生态文明建设,对24个名县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省级生态县等品牌实施奖励共计1.62亿元;农业农村厅争取国家资金(每县2000万元),支持峨眉山市等14个名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指导名县建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省级示范农业主题公园等品牌59个;商务厅投入3.254亿元支持名县培育全国百强县百强区、创建服务业强县、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川派餐饮创新发展先行区建设;人社厅开展旅行社计调人员、旅游咨询员等涉旅从业人员培训10.4万人次;水利厅指导名县成功创建国家水利风景区3个、培育省级水利风景区11个;省体育局支持名县申报大中型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品牌创建、赛事活动举办等体育类项目共计176个,补助资金1.57余亿元。

激浪效应+“赛马”机制

  报告指出,“天府旅游名县”现已成为响亮的四川名片和网络超级IP,对引领全省迅速形成大抓文化旅游的局面,产生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应。
  ——带动文旅发展“热”起来。通过政策引领,充分调动了县级党委政府大抓文旅经济的积极性,全省21个市(州)、140余个县(市、区)先后召开文旅发展大会或推进会,陆续出台大力发展文旅经济的规划、政策和措施,不少地方鲜明提出“文旅强市”“文旅兴县”等战略,13个市(州)出台鼓励创建天府旅游名县的重奖政策,各命名县和候选县持续打造提升,其他县(市、区)全力争创,全省迅速形成县域旅游发展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开创了县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四川模式”,被外界称为“赛马”机制,被多个省市借鉴学习。
  ——推动文旅市场“旺”起来。天府旅游名县知名度、美誉度鹊起,带来游客、投资“两旺”。2021年全省在建文化和旅游重点项目481个,实际完成投资1676.82亿元,同比增长7.16%,投资完成率121.15%。一大批重点文旅项目投入运营,有效拉动文旅产业企稳回升,对冲疫情影响。
  ——引领文旅品牌“靓”起来。成都市锦江区“夜游锦江”、等一批夜游项目陆续推出,成都融创城、峨眉山、西岭雪山、巴山大峡谷、瓦屋山、曾家山、九鼎山等多地冰雪旅游景区多次登央视新闻、微博热搜,受到游客追捧。2019年以来新增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8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4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3个、国家(省)级研学旅游等各类新业态品牌近300个,推出一批天府旅游名镇、名村、名品等天府旅游系列品牌;通过实施景区“对内注重提品质、对外注重美誉度”管理服务质量提升行动,2021年全省3家景区排名全国4A级景区品牌前十、12家荣膺百强,数量均居全国第1位,有效提升了我省县域旅游知名度、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助推文旅经济“强”起来。天府旅游名县文旅经济对当地经济增长贡献率和税收贡献率分别超过20%和15%,旅游收入占农民纯收入比重超过10%。天府旅游名县对全省文旅经济贡献显著。全省14个名县入围2022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9个名县入围2022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榜,总数位列全国第二,连续三年,每年新增5个县(市)。我省坚持将天府旅游名县建设与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发展等重大工作相结合,39个命名县和51个候选县中34个名县分别被评为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先进县和进步县,26个名县被命名为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单位、成效显著县,助推36个贫困县实现脱贫。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