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托育事关中华民族千秋万代,事关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是国之大者、省之大计。
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去年5月来川调研作出的指示要求,省人大常委会全力推动普惠托育服务试点工作。泸州、眉山两市被列入试点,肩负起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历史使命。
8月25日,泸州市将迎来普惠托育试点一周年的日子,让我们把镜头对准泸州。
监督队:重支持,普惠托育从无到有
普惠性托育工作,是泸州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试点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作为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泸州市人大有何作为?
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泸州市人大常委会把支持作为监督工作的重要价值取向,把支持贯穿监督的全过程,下深水、出实招,有力助推民生实事落地落实,有力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确保监督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确保支持到位到点不放空。
试点工作启动后,泸州市委站高谋远提出工作要求,泸州市人大常委会勇于担当、全面跟进,把助推普惠托育试点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
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及时与市委市政府领导会商,成立了人大常委会普惠托育试点助推工作指导组,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助推工作方案,作出专项工作布置,迅速指导普惠托育试点工作在全市有序开展。
2021年以来,泸州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国家人口战略,立足泸州民生实际,积极支持推动,将普惠托育试点工作作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监督内容,列入常委会重要议事日程。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寓监督于支持之中,全力以赴助推试点工作务实开展,解决群众“托育难”问题。
2021年12月,经纬爱娃托育园不以盈利为目的,加入到普惠托育行业。
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泸州首家市属国企开办的普惠托育服务机构——城投·保蓓家南滨托育园盛大开园,设70个托位,专为0-3岁孩子提供全日制普惠托育服务。
中国石油四川泸州销售分公司利用闲置资产,兴办职工福利性托育照护点,目前正在装修,预计将于10月投入使用。届时,“陪爸妈上班、带孩子回家”的理想托育将在这里变成现实。
四川泸州白酒产业园区集园区企业之力,发挥园区管委会统筹作用,以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企业发展、服务职工需求为导向,采取园区主导、企业运营、院校参与、属地监管的四方联动运营模式,为园区职工提供温馨贴心的人文关怀。
一家家普惠性托育机构相继落地,泸州市普惠托育从无到有,实现了零的突破。老百姓急难愁盼的“托育难”问题正在迎刃而解。
截至目前,泸州市已有普惠托育机构32家、托位2169个、在托婴幼儿1026名,普惠托育试点工作满足了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多样化的普惠托育服务需求。
智囊团:出实招,探索“1573”服务模式
一年来,泸州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立足人大职能,发挥人大优势,出实招、解难题,助推普惠托育试点这件民生实事落地落实,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普惠托育工作整体起步晚,认识不到位,政策不配套。”泸州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主任刘晓锋说,这是泸州市在普惠托育试点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对泸州市的老百姓来说,收费多少算得上普惠?这是试点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刘晓锋说,没有可以参考的标准和政策,泸州市人大常委会就推动市人民政府出政策。
普惠托育在泸州启动试点后,一轮密集的调研走访同步进行。泸州市人大常委会一方面立足职能,主动作为,组织代表集中视察,听取专项工作报告,一方面发挥代表优势,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宣传政策、收集问题、建言献策。
面对国家和省上没有出台普惠托育标准的现状,市人大常委会从认定标准上突破,提出建立一个普惠认定标准的建议,推动政府在综合考虑泸州物价水平、群众意愿、运行成本等因素下,出台普惠托育认定标准,作为试点过渡标准。
解决了标准的问题,更多需要具体解决的问题接踵而来。普惠托育谁来办?托位哪里来?场地谁来提供?资金如何解决?市人大常委会经过充分调研,提出了探索建立幼儿园、企业、事业、社区、园区5类普惠托育模式,依托幼儿园空余学位资源、社区闲置房屋开展托育服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事业单位、园区为职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为普惠办托模式打开了思路。
直面普惠托育的堵点和难点,市人大常委会以领导定点联系、县(区)人大常委会牵头助推、相关专委会督促检查等形式,对试点工作形成推动力量。在增加托位、优化服务、强化激励上想办法、出实招,助推建立公共资源投入机制、政府投入机制、普惠认定机制,逐渐形成了一个普惠认定标准、五类普惠托育模式、七项普惠配套措施、三大普惠支撑平台的“1573”泸州普惠托育工作模式。
今年4月,《泸州市普惠托育试点工作方案》出台,市人大常委会总结提炼的“1573”普惠托育工作模式写进了方案并付诸实施。
6月,四川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赴泸州调研时,对泸州探索的“1573”普惠托育服务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泸州普惠托育试点工作中形成的“泸州经验”可复制可推广。
推进器:下深水,持续发力推动试点
自泸州市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助推工作持续发力,不断推动试点工作向高质量发展和深化。
在泸州市普惠托育试点过程中,泸州市人大常委会不断总结、不断优化、不断深入,坚持对标党和国家战略部署,对标省委省人大常委会和市委的工作要求,把握人大角色定位和助推工作角度力度,明确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目标,坚持“深入调研、梳理政策、摸清家底、寻求突破”的助推工作方向,于今年7月提出构建试点工作“四个一”工作格局的建议。这是泸州市人大常委会总结阶段性工作经验,下深水解决问题结出的硕果。
根据泸州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四个一”工作格局建议,泸州市普惠托育试点工作有了明确的“取向”“目标” “机制” 和“原则”。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建议的目标,泸州市将努力打造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到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确保4.5个、力争达到5个。
与此同时,泸州市人大常委会还提出了园区、企业、院校、政府“四方联动”和集团化、连锁化、品牌化“三化推进”的试点路径建议,得到了市委的高度认同和肯定,有力助推了试点工作的规范、有序、健康、科学发展。
就在7月,《泸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泸州市普惠托育试点工作的调研报告》出炉,为市委市政府提供了有力的决策参考。
今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卫生代表专业小组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等成立专题调研组,深入全市7个区县、4个产业园区、11个企事业单位、12家托育机构进行实地走访,分别召集20个家长代表、20个托育机构代表、37个政府职能部门进行座谈研讨,开展问卷调查1786人次,分析试点工作现状提出意见建议21条,形成了这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中,泸州市人大常委会助力试点工作纳入全市重点改革事项,园区和企业办托的突破得到了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王宁和省人大教科文卫委调研组的充分肯定。泸州市委在牵头组织召开的普惠托育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上,再一次肯定了人大助推工作取得的阶段性重大突破,并给予了调研报告高度评价。
下一步,泸州市人大还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坚持监督与支持并重,进一步跟进职能部门履职尽责情况,完善助推工作机制,助力示范点位打造,助推托育方式创新,为普惠托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