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是安州区睢水镇某村村民,一天在他老表家里吃饭,酒足饭饱以后突然接到包工头要发工资的好消息,于是他找到老表借了一辆电瓶车便往工地赶......还好半路上遇到了热心交警谭警官,看到了车骑得摇摇晃晃的张某,赶紧把他劝停,还好没有酿成大祸......”这是7月25日,在绵阳市安州区雎水镇三合村村委会,镇派出所刘警官向来村上办事群众讲解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场景。这也是今年睢水镇人大组织基层司法单位开展送法下村进企业第5场次。
今年以来,睢水镇人大为充分发挥基层司法单位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专业队伍的作用,积极推动基层司法监督,驻镇的派出所(交警中队)、司法所和服务管辖范围包括睢水镇的秀水法庭接受镇人大监督,转变工作作风,主动送法下村进企业,并通过多种方式和载体,实现司法服务群众零距离,在全镇范围内营造起良好的法治氛围。
建立机制 实现送法普法工作常态化
“这种有计划安排、约定时间场所、上门送法服务的方式很好,我们可以面对面享受司法服务,切实解决我们的法律服务需求。”雎水镇人大代表、沸水村党委书记宋勇如是说。
今年以来,睢水镇人大切实贯彻《绵阳市安州区人大常委会开展基层司法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本镇企业多、村民居住相对分散的特点,积极开展基层司法监督,创新工作举措,丰富送法下村联系机制内涵,探索建立了《雎水镇基层司法单位送法下村(进企业)联系群众制度》。制度以促进基层司法单位转变作风,不断提升基层治理和服务能力为目的,明确了活动方式,即各基层司法单位每季度应单独或联合开展至少一次活动,并实行分片负责,滚动推进全域覆盖的方式;各基层司法单位结合各自工作重点和职能特点,建立送法下村进企业清单;约定时间和场所以及送法的内容,实现送法、讲法有对象、有地方、有效果;建立人大评价制度,镇人大组织代表对基层司法单位开展的送法活动开展效果及满意度评价。
制度建立以来,人大代表会同派出所、司法所持续深入村组、院落、企业、车间,主动走近群众,向群众发放法治宣传单500余份,法治小礼品等800余份;利用广播、QQ、微信等线上渠道转发宪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安全生产法等相关内容;积极邀请法学教师、律师等专业人士,通过开“坝坝会”、电话交流等形式开展“送法下村进企业”主题活动5次,受教育群众达1000余人次。通过宣传活动的开展,把法律知识手把手教给群众,在各村培训了一批“乡间法律明白人”,提高了群众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水平,增强了群众的法律意识。此项活动也进入了常态化开展。
搭建平台 实现群众学法找法有地方
“每次回村我都会到这里读书,这里的法律图书种类齐全,使我学习到了很多实用知识。”在枫香村图书室里,村民小杨一边津津有味地看着书,一边高兴地说道。
在各村(社区)、企业,镇人大会同辖区基层司法单位进一步完善了法治宣传专栏、法治宣传墙20余处,将《宪法》《民法典》《社区矫正法》《农村土地承包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内容以图文并茂、直观、接地气的形式向群众展示;镇人大还积极探索在皇帽、枫香等村和博媛建材等企业设立法治文化图书角,目前已建立6处,组织基层司法单位法律专业人员到各图书角开展图书导读、法律条文解读活动5场,广泛吸引群众前往借阅书籍,在全镇范围内掀起学习法律的热潮,让广大群众能更直观、更通俗易懂地了解掌握和学习到法律知识。
强化服务 实现司法便民零距离
“这个送法太及时、太有用了,既解决了我们遇到的问题,又提升了我们企业管理的法律风险意识,将法治理念内化为企业管理层和从业人员的自觉行为。”四川环龙纸业人事部经理余凯强对睢水镇人大主席说到。
四川环龙纸业在雎水镇属于工业龙头企业之一,在岗员工多达2000余人,效益良好。在今年4月雎水镇开展 “送法进企业”活动时,该公司主管人事的经理余先生反映,部分超龄工人解除劳动合同后,仍然向公司索要劳资待遇的矛盾纠纷以及公司员工在安全生产、劳动人事等方面的法律需求。镇人大及时组织雎水司法所送法进公司,开展法律服务“面对面”活动,与公司管理人员和职工代表,就安全生产责任、劳动人事争议解决等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共性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法律顾问结合真实案例以案释法,对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风险防范及劳务合同规范化法律问题进行了共同探讨。
睢水镇红云村崔女士,因交通事故7个多月后未获得赔偿,苦于无处维护自己的权益。在“送法下村”活动中,睢水司法所,派出所了解到情况后,及时通过送法上门服务,协助崔女士通过法律途径索要应得赔偿,并于今年5月成功获得了赔偿。
制度建立后,驻镇和服务管辖范围包括睢水镇的司法单位,积极接受镇人大的监督,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结合各自年度工作重点,对接村(社区 )和企业对法律服务的需求,作出年度送法计划安排,常态化深入村组院落、企业车间,与群众职工面对面送法讲法,扩大了司法服务的有效范围,提高了服务的有效成果。镇人大监督协调各基层司法单位,组织具有法律专长的人大代表和法律工作者深入各村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和法律援助活动10余次,为本地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提供免费法律服务达20人次。针对老弱病残,代表和各基层司法单位更是坚持逐户上门服务,用“土话”和群众面对面交流,耐心地帮助和解答群众的疑难问题,并引导群众在遇到金融借贷、遗产继承、老年人权益保护、劳动者权益保护等常见问题时合理运用法律武器解决矛盾纠纷。
通过送法下村进企业,变被动“座诊”接待群众讲法到主动深入群众说法,在送法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了群众的法治意识和依法维权的能力,有力的推动了基层依法治理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