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基层人大

泸州市人大:走实立法“最先一公里” 落实司法“最后一公里”

时间 2023-03-14 来源 泸州市人大
[ 字号大小:]

  2015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修正,明确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为设区的市完善人大工作职能、依法履职尽责提供了重要依据。

 

泸州市九届人大法制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

 

  “法治泸州”建设开启新篇章。2015年11月,泸州市人大常委会增设法制工作委员会,同年12月,经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在全省设区的市中,泸州市位列第一批次被赋予立法权。2016年2月,泸州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选举产生法制委员会。自此,专门立法机构和负责统一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的机构落户泸州市人大。

  面对新机遇与新形势、新契机与新挑战,双重叠加的时代答卷,泸州市人大常委会始终以当地城镇化发展的客观需求、广大市民的急难愁盼为立足点。立法工作队伍带领酒城儿女翻过“有章可循”的篇章,开启谱写“有法可依”的新时代。截至目前,已有10部地方性法规,深刻改变了市容市貌,极大提升了市民幸福指数。

 

泸州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和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立法调研

 

  2016年4月13日,泸州市施行首部地方性法规《泸州市地方立法条例》。它的出台对加快泸州市依法治市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5月1日,泸州市施行《泸州市违法建设治理条例》。它不仅是泸州市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的第一部实体地方性法规,而且是我省第一部关于违法建设治理的地方性法规。2018年12月1日,国内首部酒文化保护法规正式施行——《泸州市白酒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条例》,它为打造酒城城市名片、“泸州酿”国际品牌、世界级白酒生产基地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2019年12月1日,泸州市施行我省第一部对中心城区山体实施整体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泸州市中心城区山体保护条例》,它为泸州山水城市建设,推进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建设、保护长江上游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提供法治保障。2022年10月1日,泸州市施行全国第4部、也是全省第2部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地方性法规——《泸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它为守护一江清水出川入渝,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泸州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以召开全体委员会暨市级对口部门工作联系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研究讨论地方性法规融入司法

 

  设区的市级地方性法规的逐步完善,是“法治中国”触角的不断延伸,是对法律、行政法规和省级地方性法规的再次细化,促进了法律法规在各层级间的有效衔接,勾勒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精细工笔”。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上指出“历史接力是一棒接着一棒向前奔跑的,党和国家事业是一程接着一程向前推进的。”“精细工笔”在“棒”的交与接之间,画出一圈又一圈“法治年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程……滴水映日,涓滴汇流,在历史接力赛中,立法人交出属于自己的时代答卷,“法治泸州”的底色越来越靓、成色越来越足。“胡某某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是我省首例适用《四川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进行审理的案件。在全省有较大影响的詹某甲等人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适用《泸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审理。截至目前,泸州市两级法院审理的案件中,涉及适用本市地方性法规案件数量已达到57件。

 

詹某甲等人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是泸州中院首例依职权决定提级管辖的环资类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的生命在于实践,在于从纸上条文变为行为准则,在于解决人民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

  地方性法规实施落地“最后一公里”难,在全国都具有普遍性、长期性,特别是在行政执法、司法适用、普法宣传等方面尤为突出。泸州市人大常委会建立三个机制,以地方性法规列入普法、进入执法、融入司法、纳入监察情况实施台账式管理为抓手,切实做好立法“后半篇”文章。

  建立研讨理论、实践机制。不定期组织“两院”(市检察院、市法院)、司法局、公安局等,开展座谈、问卷调查、理论研讨、立法后评估。对10部地方性法规再次进行系统性学习,固本培元、夯实理论根基,打造一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司法队伍。围绕地方性法规进一步融入司法实践进行大讨论,在思想的碰撞中,明确将两级法院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司法建议,两级检察院行政检察监督、公益诉讼、行政诉讼、向行政机关移送线索和检察建议书等情况列为《泸州市地方性法规融入司法台账》内容。

  建立台账报送、反馈机制。县(区)“两院”向市“两院”每月报送台账,市“两院”向市人大常委会每季度报送台账,泸州市人大常委会针对清单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找出问题症结,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将有关情况反馈相关专委会进行督办。

  营造良好宣传、舆论氛围。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利用好中央、省级、市级媒体平台以及“两院”系统宣传平台,做好地方性法规融入司法案例的宣传。让典型案例,成为提高广大群众法治意识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成为广大群众认识、了解、读懂地方性法规的科普之窗。

  山一程,水一程。历史见证壮阔的“长征之路”,光阴镌刻接棒者的“追梦之迹”。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章的序曲,号角嘹亮,催人奋进。酒城儿女笑脸有几分灿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泸州市人大常委会交出的“法治泸州”时代答卷有几分。在12230余平方千米广袤大地的生动实践里,在500余万酒城儿女的见证中,“法治泸州”:机构设置,更加科学了。职能设置,更加优化了。法律法规,更加完善了。运行管理,更加高效了。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