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广元的广袤田畴沃野,从压满枝头桃李香到风吹麦浪蝉鸣忙,从橙黄橘绿之好景到凌寒独放之梅花,风景宜人,四季和美,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一幅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其中,广元市人大常委会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广元市人大常委会每年开展乡村振兴促进工作情况审议,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农村耕地撂荒、农村供水保障、建设脱贫地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等相关调研,特别是安排每名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3名代表积极引导和带动人大代表们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同时鼓励代表立足自身岗位、发挥自身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资金、项目、技术、信息等方面支持,取得了明显成效。
立足岗位 共唱产业兴旺之歌
市农业农村局正高级畜牧师唐友海就是积极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中的一员,曾在人代会上多次提出推动肉牛羊产业突破性发展的建议。
一年多来,唐友海走遍四县三区,联系代表讨论发展举措,提出意见建议,期望早日实现“牛羊遍地满山坡”的美好愿景。他的建议很快被相关部门回复,将在金融、用地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以供肉牛羊产业发展壮大。2022年,全市出栏肉牛10.65万头,出栏增速居全省第一,肉牛羊产业转型发展步伐显著加快。此外,他还负责联系市人大代表何旭伦相互交流探讨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方法,协助促进村民大力发展茶产业,茶农单户最低收入超万元。
张文杰是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同时也是苍溪县猕猴桃产业技术研究所副主任,主要从事猕猴桃品种选育、技术研发、病虫害防治工作。经过他和团队的努力,如今培育出名为“红源”的红心猕猴桃新品种,已申请专利保护,目前正在进行试种。
“我们的猕猴桃分三种,普通果、生态果、有机红心果,价格相差悬殊,有机红心果一斤可卖60元,并且供不应求。”提起猕猴桃,绰号“猕痴”的张文杰滔滔不绝,一颗颗红心果就是村民们开启乡村振兴的“秘钥”,他的工作便是反复精雕细琢,挖出无限潜能。
“猕猴桃产业前景一片光明,如何将其发展壮大也是我的应尽之责。适逢‘三联三助’活动开展,我赓即对接联系市人大代表、苍溪县白鹤乡古泉村支部书记张生,决定在古泉村尝试种植有机红心果。”张文杰介绍道。
科学规划选址,精心引进业主,全程技术指导......在张文杰和张生的共同努力下,古泉村120亩有机猕猴桃园已成功建成,奏响了一曲助推区域产业发展振兴的最强音。
靶向发力 共逐生态宜居之梦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事关农民群众根本福祉的民生工程,还是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金鼓村以前秸秆焚烧、乱倒垃圾、人居环境三个老大难问题长时间没解决,空气质量、环境卫生都与‘生态宜居’四个字不沾边,而全体群众的共同心愿就是彻底改变这一困境”,市人大代表、利州区龙潭乡支部副书记胡晓全说。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赵学刚与联系代表胡晓全当即就将助推乡村振兴的着力点放在了打造生态宜居家园上。
对症下药,说干就干。赵学刚和胡晓全商量后,组织成立了禁烧秸秆6人义务宣传巡逻服务队,经常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向群众宣讲秸秆禁烧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焚烧秸秆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危害,及时制止焚烧秸秆行为,真正做到“不见火光”“不冒黑烟”“不留黑斑”,空气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还邀请村内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和村民代表集中召开金鼓村村规民约新增规定研讨会,将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的倾倒和处理在村规民约中予以明确,对胡乱倾倒的行为,发现一起,曝光一起,处罚一起,彻底刹住了乱倒垃圾的风气。
为进一步提升全村环境质量,赵学刚和胡晓全积极奔走,对接协调利州区生态环境局,争取到乡村人居环境改造提升项目100万元,对全村330余户农户进行改厕行动,卫生条件显著改善。同时要求每户对庭院及周边环境开展清理,在全村范围定期评比,纳入金鼓村积分制管理,奖优罚劣,督促后进,推动形成全民爱护环境的浓厚氛围。
如今,金鼓村颜值不断提升,生态底色越擦越亮,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形象让群众的生活更加舒适惬意。
延伸“美丽” 共扬乡风文明之帆
“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品质,将其由‘外在环境美’向‘内在精神美’延伸,把美丽元素转化为美丽力量,关键要在‘乡风文明’上作文章。”常委会组成人员覃波与联系代表苍溪县石马镇党委书记李丽娟形成共识。
做在关键处,当好“领头雁”。石马镇人大主席冯福成介绍道,“李丽娟一直都是身体力行,要求石马镇所有党员代表签订了不参与大操大办丧事活动承诺书,带动身边的人积极践行丧事简办,自我约束,革除铺张浪费、相互攀比的陈规陋习,做社会新风的引领者,助推移风易俗良好风气。”2022年,石马镇共举办文明实践活动4次,参与人数达300余人,引导党员群众树立起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习惯。
讲清大道理,当好“传播者”。为了让移风易俗真正走近群众,李丽娟主动承担起移风易俗的宣传工作,通过走村入户等接地气的宣讲形式,耐心向群众讲述铺张浪费的不良影响,让各项政策走进群众内心。同时,她以农民夜校为载体,用面对面拉家常的方式宣传移风易俗相关知识,通过把身边故事融入宣讲内容中,让移风易俗理念入脑入心,让文明新风吹进每个家庭。“三联三助”活动开始后,她先后参与政策宣传志愿服务活动6次,服务群众1000 余人次。
“我们要持续做好‘美丽乡村+’文章,将‘美丽乡村’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家风家教、移风易俗、‘文明户’评选等工作有机结合,加强对历史文化、人居文化、传统文化的系统发掘,努力绘就农村乡风文明新画卷,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新发展。”李丽娟自信地表示。
九层之塔,始于垒土。一则则小故事诉说着人大代表在乡村振兴路上的默默耕耘,他们立足职责、扎根土地,为广元市在乡村振兴之路上阔步前行贡献了自己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