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基层人大

绵阳市涪城区人大:齐心协力为民办实事

时间 2023-08-10 来源 绵阳市涪城区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
[ 字号大小:]
  近年来,绵阳市涪城区人大常委会将代表工作作为履职为民的突破口,务实建设代表“家站”、创新代表履职“微品牌”、狠抓意见建议办理,广泛发动和引导各级代表参与“我为群众办实事——人大代表在行动”实践活动,代表积极履职发挥主体作用,切实履行人民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用好家站阵地,深入选区“听民声”。密切人大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家站”是主阵地,代表是主力军。涪城区(含辖区园区)因地制宜建成14个代表之家、37个代表联络站,鼓励镇街用好本地资源,选准工作主题、建设特色“家站”,代表“家站”的服务触角向居民聚居、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矛盾突出等区域不断延伸。将辖区内68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全部编入家站,由区域代表小组组织代表进“站”履职、回“家”述职,密切联系群众,接受选民监督。充分发挥家站“民意窗”“连心桥”作用,固定每月10日开展代表接待日活动,积极探索开展“流动接待站”,群众请进来、代表走出去,人大代表与选区选民贴得更近、联得更紧。去年以来,涪城各代表“家站”共接待联系群众1500余人次,收集到物业管理、加装电梯、消防改造、广场治理、单车停放等群众反映强烈问题意见300余条;今年6月的代表接待日中,新皂镇人大代表王昌岗收到村民反映缺少灌溉用水的情况,2400余亩稻田面临减产甚至绝收,这一情况被迅速上报区、镇人大,并及时反馈给镇政府及区级相关部门。在代表的呼吁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4小时内就实现了临时灌溉调水,360余户农户的难题得以解决。



  搭建履职平台,创新形式“汇民智”。创新打造三个代表履职“微品牌”,为代表高质量履职提供平台,“涪城夜话”关注代表成长、“一线民情”回应群众呼声、“涪企有我”助力企业发展。三个“微品牌”围绕履职需要和代表关切主题,开展代表讨论、视察调研、企业走访等活动25期,参与代表超500人次,推动40余条“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去年底,“一线民情”开展“铁牛广场环境综合治理”专题调研,邀请职能部门与代表一道走入社区、倾听民意,代表形成闭会期间建议转交政府办理,推动调研形成的有关意见纳入“绵州记忆-铁牛广场”项目整体考虑;今年3月,由戴志华等专业代表牵头,“涪企有我”针对后疫情时期地产行业总体低迷的实际,开展“涪城辖区房地产项目专题调研”,走访联系辖区9个在建在售项目,宣传惠企政策、反馈企业诉求,并通过多次的对接和呼吁,推动住建部门优化监管资金申请程序,解决企业难题;今年5月16日,黄富敏等20余名市、区人大代表参与“涪城夜话”,围绕“从淄博烧烤说开去”集思广益,形成《淄博烧烤的启示—关于推动我区城市经济复苏的调研报告》,将有关工作建议反馈给相关部门,推动涪城区设立便民“潮汐市场”,获得良好社会反响。



  办好代表建议,跟踪督办“解民忧”。坚持把高质量办理代表建议作为践行“我为群众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抓手,把建议办理工作与密切联系代表、依法监督、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相结合,不断提高改进工作质效。聚焦落实督办代表建议,对区人民政府办理代表建议情况进行专题视察,纳入年度监督要点。筛选群众关切、影响面大的代表建议为年度重点建议,常委会领导督办、“一府一委两院”领导领办,加大推动力度。紧密衔接区委、区政府及具体承办部门,落实“ABC三类办结制”,实时通报办理进度,及时反馈代表。建议交办一周内,承办单位与代表100%建立专线联系,3个月办理期限内均实现办复,回访代表表示满意。通过高质量办理代表建议,有力促进涪城区背街小巷改造、消防安全整治、“口袋公园”建设、城镇困难群众精准帮扶等多项工作开展。通过代表的建议推动,石塘街道建设瓦店片区污水管网和一体化污水提升站,把浸水片区生活污水纳入城市管网,改善5000余名群众居住环境;杨家镇建成玉皇-石洞“玉石桥”项目,将地路途缩短至20分钟;青义镇“一条建议连提三年,两届代表接力督办”,推动开通乡村公交专线。
  绵阳市涪城区人大常委会将继续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强化履职服务保障,组织和动员好本辖区人大代表深入开展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人大代表在行动”在涪城走深走实,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代表力量。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