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大竹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事业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和人大监督作用,综合运用重大事项决定、调研、视察工作评议等方式,力促全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成果更全面、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群众在教育发展中拥有更多获得感。
民生实事票决出实招,助力项目建设落地落实
2023年2月2日,大竹县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经过投票表决,从13件民生实事候选项目中产生出大竹县2023年10件民生实事项目。在代表们对教育问题的高度关注下,开工建设大竹县第五中学项目脱颖而出。为切实推动县人民政府把教育民生实事办好办实,县人大常委会建立常委会领导牵头、工作委员会分工联系的督办机制,综合运用调研视察、听取汇报、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开展持续跟踪监督。常委会领导带队在拟规划新建的第五中学建设现场详细了解项目前期推进情况,针对因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不到位,第五中学建设进展缓慢的问题,县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第五中学建设情况专项报告,要求相关部门深入思考、找准症结,细化措施、务实推进,着力解决制约项目建设的实际问题。在县人大常委会的有力督促下,大竹县第五中学建设项目已顺利开工,全县教育空间布局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中学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代表建议办理用硬招,助力难题破解见行见效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是推动教育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建议办理过程中,大竹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不定期组织代表参加跟踪督办、调研视察工作,每年下半年在县教育局召开代表建议办理座谈会,采取“面对面交流、背靠背评议、互动式协商”的模式,听取教育局关于建议办理情况的汇报,并就存在问题与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当面沟通交流。县人大常委会以代表建议督办工作为抓手,通过代表建议的办理,总结梳理影响教育发展的顽瘴痼疾,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校点布局工作为例,在县人大常委会的推动和支持下,县人民政府编制了大竹县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规划(中长期),并与大竹县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有效衔接,在城县共规划公立幼儿园42所,小学16所,初中6所,高中4所,改善农村办学条件50余所,拟新征土地1600余亩,建成后将新增学位2.1万个。较好地破解了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义务教育“大班额”、教学质量不高等诸多教育难题,推进了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问计问需于民亮好招,助力教育发展向上向好
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盼就是人大监督的方向和重点。大竹县人大常委会坚持让“民之所盼”变成“政之所办”,持续聚焦教育领域群众关注度较高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高质量均衡发展的主题,广听意见,有针对性地确定监督重点。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适龄儿童入学难、大班额问题突出等问题,2017-2023年,大竹县人大常委会先后组织对《职业教育法》贯彻实施情况、中小学生体育工作开展情况、全县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暨学校项目建设情况、第十一小学和川师大附属实验学校项目建设进度情况等工作开展专题调研视察,2018年对教科局开展工作评议,全力推动县人民政府在师资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保障、校点布局等领域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近年来,大竹县人大常委会针对教育事业不同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校点布局、加快普惠性学前教育建设、创新师资补充机制、完善城乡教师交流机制、推进教学管理改革、强化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等切实可行的审议意见和建议意见20余条,为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人大智慧和力量。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大竹县人大常委会将坚持强化使命担当、依法履职行权,不断推动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县,助力全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力争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