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务、市场、法治、建设经营、融资、信用、亲商爱商及有关的其他方面狠下功夫,强力护航产业发展,全力保障重点项目推进,持续优化全县营商环境,取得阶段性成效。”今年5月,大竹县第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政府所作的《关于专题询问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这是县人大常委会优化营商环境取得的又一阶段性进步。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成长发展的沃土,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源泉,更是实现全面振兴发展新突破的重要基础。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大竹县人大常委会主动担当作为,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多措并举、“三力”齐发,奏响了优化营商环境“三部曲”,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促整改、强动力,奏响优化营商环境“变奏曲”。
2022年,县人大常委会召开了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询问会议,会议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19个突出问题对相关部门进行询问,吹响了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升的集结号。今年5月,大竹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和法制委、内司工委同志深入部分县级部门、乡镇(街道)、企业,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访谈、查阅资料等方式就我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全面考察专题询问中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敦促相关部门、企业奏响优化营商环境“变奏曲”。
专题询问后,县政府积极响应,对县委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及工作机构进行完善调整,印发了《大竹县营商环境创新改革工作方案》《大竹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意见》。建立政策咨询员制度,相关部门定期梳理公布本单位惠企政策清单,建立政策咨询员库,明确专人负责受理涉企政策的咨询,推动各项惠企政策精准落地。以贷款贴息政策为例,银行机构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助农振兴贷”“支小惠商贷”财政金融互动政策的运用,全县银行机构共发放“助农振贷”“支小惠商贷”255笔,金额15933万元,加权平均利率仅3.7%,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善创新、添活力,奏响优化营商环境“圆舞曲”。
党委有要求、人民有期盼、人大就要有行动。县人大常委会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委决策部署,进一步擦亮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打造人大监督工作新亮点、开启新篇章,先后制定出台了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题询问的实施方案、关于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题询问的实施方案等。方案聚焦营商环境,明确八个方面营商环境监督具体任务,把监督重点放在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落实优化亲商爱商环境等方面,并把监督任务具体到部门、到项目,实行清单化、工程化、项目化管理;与此同时,科学安排综合使用视察、调查、执法检查和听取审议专项报告等监督方法,延伸监督触角,通过召开座谈会、暗中巡查、点检暗访等方式,直奔经营市场、项目工地、施工现场,深入查找营商环境中存在的痛点堵点问题,构建形成“监督—落实—再监督—再落实”全链条闭环监督模式。今年开展的第一行动就是对2022年专题询问中提出的19个突出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政府所作的《关于专题询问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
促代表、聚合力,奏响优化营商环境“协奏曲”。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力军,是开展好营商环境监督的排头兵。为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大竹县人大常委会发出倡议,积极引导各级代表立足本职岗位,善用自身专长优势,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当好“吹哨人”、发出“好声音”、贡献“金点子”。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带头落实挂包联系企业制度,今年以来走访调研企业50余次,详细了解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并就企业和代表反映的有关优化营商环境的问题进行梳理汇总交有关部门办理落实。全县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响应号召,强化责任意识、能力建设、服务理念、斗争精神,深入企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找准营商环境建设的症结和实际问题,为民代言、直谏诤言,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提出推进“互联网+”平台建设、缓解企业融资难题等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建议,全力助推企业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纾困解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发挥全面深化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之一。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也是城市保持持久竞争力的关键。接下来,大竹县人大常委会将一以贯之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监督重点,亮出法治“利剑”,护航营商环境,持法律利剑为营商环境优化开路护航,为推动大竹县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