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县人大扎实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按照中央和省委“深入推进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等履职平台建设”的工作要求,在全国县级人大率先实现了乡村两级人大代表联络平台全覆盖,取得较好成效。
规范建设夯基础
宣汉县人大扎实推进全覆盖、标准化“家站”建设,为全县各级人大代表行权履职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
一是全覆盖建设。按照“建在基层、覆盖选区、布局科学、方便联系”的原则,在各乡镇规范设置人大代表之家,在各村(居)委会规范建设人大代表联络站。截至目前,全县35个乡镇、384个村(社区)已实现“家站”全覆盖。二是针对性布局。立足全县“工业强县”战略、全省唯一土家族聚集区、劳务人口输出大县等县情实际,创新设立普光工业园区人大代表联络中心、土家族片区人大代表联络中心和驻外人大代表联络中心,构建起符合县情实际、覆盖县域内外、突出县域特色的“一家一站多中心”科学布局。三是标准化打造。按照“有阵地、有标牌、有设施、有标语、有制度、有人员、有档案、有公示、有书刊”的“九有”标准,规范化建设代表联络站。统一印制“代表履职登记手册”、“代表走访选民记实手册”、“代表接待选民意见建议登记薄”等,规范登记并及时归档。
强力保障稳运行
宣汉县人大持续强化人、财、制度等各项要素保障,确保“家站”既能建得起来,更能稳定运行下去。
一是强化资金保障。宣汉县委高度重视人大“家站”建设,每年安排专项预算250万元,用于保障各代表之家和代表联络站的正常维护和运行。此外,每年预算150余万元,用于保障人大代表各项履职活动正常开展。二是强化人力保障。将全县2303名乡镇人大代表和388名县人大代表全部编入“家站”开展活动,每月逢“十”或赶集日进家入站接访群众,今年以来,累计接访群众1800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14000余条,办结反馈率100%,群众满意率达95.8%。三是强化制度保障。设立基层工作委员会,具体牵头全县代表联络站的运行管理。出台《关于加强宣汉县村(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社情民意限时办结及不作为责任追究办法》等系列管理制度。同时,推行量化积分管理考核,将满意度测评分数和日常考核分数综合量化,并将相关指标纳入年终目标绩效考核,对平均分低于80分的乡镇取消评先评优资格,从制度上保证“家站”工作质量。
认真履职展形象
宣汉县人大以推进“家站”平台建设为抓手,让代表履职更加科学、规范、便捷,人大代表为选民代言、为群众服务、为大局担当的良好形象更加凸显。
一是展示服务形象。“家站”建设的首要目标是服务好代表、服务好选民,全力提升“家站”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则是“家站”建设的重中之重。如天生镇仙桥社区代表联络站,在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对代表联络站实施升级打造,增设了图书室、健身室、文娱室等,丰富代表联络站服务功能,同时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天走访一小时、每天学习一小时的“三个一小时”的工作理念,利用钉钉智能办公、智能电话等数字化工具不断提升接访回访效率和服务水平。二是展示实干形象。“家站”建设始终坚持以为民办实事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让代表不再当举举手、画画圈、鼓鼓掌、吃吃饭的“哑巴代表”。如君塘镇以“家站”为单位,成立选民微信群便于日常工作开展,此外,组织人大代表每半年对选区选民开展一次入户回访,对半年来群众反映意见建议的办理情况进行交流反馈、跟踪督效,每年底进行一次院坝述职,公开晒出全年选民反映问题办结情况,并现场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让“哑巴代表”红脸出汗,让实干代表得到广泛认可。三是展示担当形象。“家站”建设直插基层末梢,让代表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参与基层,既推动政府解决问题、又带头主动作为,为服务中心大局,助力一方发展贡献人大代表力量。如出生于峰城镇的市人大代表瞿刚红,在外创业多年,通过“家站”渠道了解到峰城镇群众反映“村里发展缺少产业带动”,又通过和镇政府的沟通得知当地正大力推进青脆李、车厘子种植等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后,瞿刚红毅然回到家乡投身脆李种植,目前已初具规模,并延伸发展民宿、近郊休闲游等产业,带动当地就业30余人次。随着“家站”运行模式的日渐成熟规范,人大代表在参与基层社会服务方面日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如清溪镇将驻站人大代表划分为若干志愿服务小分队从事(村)社区志愿服务等工作,尤其在“5·9”邻水疫情外溢防控工作中,志愿者们逐户组织群众、维护现场秩序,为全镇高质高效完成全员核酸检测任务提供了强力的后勤保障。
创新探索增活力
宣汉县人大采取“家站+”建设思路,鼓励支持各地“家站”开展探索创新,代表和选民活力被充分激发,一系列创新做法得到实践和推广。
一是开发小程序取得大方便。在人大代表每月固定入站接访、不定期入户下访的基础上,创新开发“人大窗口”小程序,群众可通过短信、电话或微信小程序等向联络站直接反馈意见建议,相关办理情况通过小程序直接反馈诉求人,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自该程序启用以来,单月征集群众意见建议数量提升43%、线上征集数量占比达72%。二是使用小积分换来大参与。针对群众对社区事务参与不够、激情不高等问题,探索推出积分管理制度,并建立“幸福e家”积分管理系统,群众只要在“人大窗口”提出有效意见建议并积极参与社区治理,都能获得相应积分,用积分不仅可以在积分超市兑换日常生活用品,还可兑换自办宴席共享厨房、快乐唱吧、健身房等使用服务。通过积分激励,群众参事议事热情明显增强,参与社区自治管理人数明显增多。三是举办小活动赢得大支持。在定期开展人大代表进院坝、向选民述职等活动的基础上,每年不定期开展“最美婆媳”“最美家庭”“诚信经营户”“十佳建议”等一系列评选活动,既弘扬了社会正能量,又让广大群众真切感受到人大代表就在身边,为民办实事办在了群众心坎上,群众参与度、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