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基层人大

资阳市人大:写好文旅深度融合蝶变的时代答卷

时间 2025-08-21 来源 人民权力报
[ 字号大小:]
  当方特水世界3小时内预售出19万张门票,当安岳石刻数字展示中心“五一”单日游客破万,当陈毅故里真红巷弥漫着市井烟火与红色记忆……资阳,这座曾经的“成渝过境地”,正加速向“成都都市圈近郊游目的地”转型。精彩蝶变的背后,离不开市人大常委会发挥法定职能,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探索实践。
 
立法固本 夯实文旅发展法治根基

  2023年,随着游戏《黑神话:悟空》爆火,安岳石刻作为取景地之一,迅速出圈。而早在2016年,市人大常委会就将安岳石刻作为首部实体法规的保护对象。市人大教科文卫委负责人介绍,自《资阳市安岳石刻保护条例》施行后,连续三年开展执法检查,2020年开出首张罚单,有效震慑了违法行为,“法治利剑”守护了不可再生的文化根脉。今年,对安岳石刻保护条例的修正调研已提上日程,将聚焦数字化保护、跨区域协作等新需求,让古老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濛溪河遗址,这一可能改写东亚人类演化史的重大发现,牵动着资阳人大的心。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听取考古专家等意见,启动立法调研前期工作,用法治力量将这份古人类生活的“时光相册”妥善保存。
  同时,立足区域协同发展大格局,成德眉资四市人大积极探索旅游业同城化发展立法新路径,共同出台《关于协同推进成德眉资区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为成都都市圈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精准监督 提升文旅发展工作质效

  市人大常委会将监督的触角精准延伸至文旅发展的各个关键环节: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全市旅游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开展成都都市圈近郊旅游目的地建设专题调研、《四川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执法检查,组织代表视察资阳方特国色春秋、水世界等重点项目建设,提出“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等建议,不断推动文旅产业从单点突破向集群发展转变、全域全业态融合发展。
  市人大常委会将监督视野从资阳本地拓展至区域协作网络,参与川渝协同推进巴蜀文化走廊建设座谈会,前往(重庆市)大足区与安岳县实地调研,紧盯“资足常乐”品牌共建、跨省公交开通、石刻文物主题游径打造等关键合作事项落地并提出建议……一套环环相扣的监督“组合拳”,积极助力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跑出“加速度”。
  “我们始终聚焦人大职能职责,全力助推加快打造成都都市圈近郊游目的地。这是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的生动实践。”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代表聚力 汇集文旅发展智慧力量

  市人大代表李伶提出关于“举全市之力推动安岳县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议,被列为重点督办建议。市文广旅局迅速响应,将安岳石刻数字展示中心建设作为重要载体,加快推进各项创建工作。“建议提出,没想到这么快就看到成效!”看着参观安岳石窟的游客络绎不绝,景区配套设施的日益完善,李伶倍感欣喜。
  市人大常委会不断探索创新,组建教科文卫代表小组,以更好发挥代表专业特长。今年,为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创新性地把人大代表家站建在文旅发展前沿,临空人大代表之家、临空人大文旅代表联络站应运而生,代表们倾听游客的点评、记录村民的期盼、回应企业的呼声,推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源源不断地为资阳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最坚实的民意基础和实践智慧。在临空人大代表家站工作座谈会上,省人大代表尹鹤鸣感触颇深地说:“这种身在一线、心在一线的履职实践,让‘人民所想’与‘发展所需’在资阳文旅实现了深度的交融。”
  从千年石刻的庄严守护,到方特国色春秋的欢声笑语;从红色基因的时代传承,到濛溪河畔的远古探寻……法治的力度、监督的精度、代表的温度,共同汇聚成资阳人大助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磅礴力量。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