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城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张文台在考察向家坝发电站后接受媒体采访
记者们参观内江市污水处理厂
4月13至20日,为期7天的中华环保世纪行四川行于20日降下帷幕。7天中,记者们走灾区看新区、进乡村观景区、访村民询领导,一路实地察看了四川的环境和饮用水资源保护的措施及现状。记者们对四川省保护环境的举措很是满意,四川将饮用水资源保护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是全国保护饮用水的一个典范。
13日,中华环保世纪行四川行从地震重灾区汶川出发,沿途实地考察了成都郫县的湿地公园、观看了金堂县的东风水库、察看了遂宁市的湿地公园、了解了内江市的河长制,最后抵达了宜宾市,考察了蜀南竹海、参观了向家坝发电站。记者们耳闻目睹了农村饮用水的深刻变化,看见了城乡环境的巨大改善。中央电视台社教部的郭东琳在接受四川电视台采访时说“我们昨天到农民家去采访了,农民将现在的水和以前用水的地方进行了对比,农民实在高兴。农民说以前喝的水经常拉肚子,现在即使直接饮用也不会拉肚子了。从这一点来说,四川把饮用水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很值得其他地方学习”;光明日报的冯永锋对记者说“我2007年来过四川,这次来感觉四川变化很大,街道干净整齐,农村垃圾也实行了分类处理,这点很不容易。但四川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如何切实保护环境是对四川的一大考验”;经济日报的鲍晓倩在接受四川日报采访时说“四川将饮用水资源保护用地方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让百姓喝上干净的水、放心的水,这条路子值得借鉴。”中央党校《求索之路》的杨航说“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源就是保护环境保护生命,饮用水源环境管理工作不仅考验城市的环保能力,涉及到政府的施政形象,更是关系到民生民本。四川在保护环境方面做得确实不错,我也希望家乡越来越美丽 。”
全国人大城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张文台在考察了向家坝发电站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四川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通过地方立法来实施,各个市(州)也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让环境治理有法可依。四川的垃圾处理、水处理、污染处理做得很好,四川是依法治水、科学治水的一个典范。”
参加中华环保世纪行的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人大城环资委、环境保护部、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中央电视台、农民日报、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等3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