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阿坝州委常委、阿坝军分区司令员夏春喜(上)
编者按 抓工作干事业千难万难,有了精气神就不难。阿坝州委常委、阿坝军分区司令员夏春喜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扎根风雪高原,在重大考验面前勇于担当,在参建参治上真情务实,在部队建设上开拓创新,创造了部队建设科学发展的可喜业绩。近日,本报记者走进阿坝州,探寻夏春喜心系高原、情暖藏区的足迹。
一张镌刻着高原风霜的脸庞上,没有太多表情。唯有那双眼睛,令人难忘。
这是一双属于军人的眼睛。它从容、威严、坚毅、冷静,指挥部署时透出果敢与强悍,与人交谈时,却又从眼底透出温和与笑意。
这双眼睛,曾在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亲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曾在应对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中令不法分子闻风丧胆,也曾在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给灾区群众送去信心与温暖……
9月底,记者走进位于阿坝州首府马尔康的军营,寻找这双眼睛的主人、传说中的雪山草地 “实干司令”——阿坝州委常委、阿坝军分区司令员夏春喜。
从作战部队到地方部队重大考验中交出忠诚答卷
夏春喜的军旅生涯,一路风尘,一路艰险。
当战士,参加边境自卫还击作战,趟过泥浆血水,耳鼓膜被震破;当教导员,带队翻越5321米的唐古拉山,经历艰险砺炼;2008年从作战部队旅长提升为阿坝军分区司令员,更大的考验摆在了面前。
第一重考验是山高路远。最远的九寨沟县距马尔康县500多公里山路,最近的金川县也在90多公里外。刚到高原,夏春喜就跑完13个县,年行程超过6万公里。
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头一年,他几乎天天跑乡镇,胶鞋穿烂了4双。在壤塘县南达木乡检查民兵整组期间,他住在藏族牧民家,与主人一起吃糌粑、睡硬板床。次日人武部派车来接,人家才知道家里住了位“大官”。
第二重考验是条件艰苦。阿坝州平均海拔约3000米,刚去不久,就查出高原高血压和两个肺大泡,头晕目眩失眠,一咳嗽就呼吸困难。
妻子担心他的身体,上级也有意将他调回德阳。夏春喜却不愿无功而返。他把一半的时间都泡在了藏区基层一线,每年还强忍不适率民兵赴酷寒缺氧的牧区县驻训1到3个月。
第三重考验是任务艰巨。阿坝州地处川、甘、青三省交界,肩负着维护雪山草地安宁祥和的重任。
2008年3月14日,夏春喜上任不足1月,西藏拉萨突然发生打砸抢烧暴力事件。随后,我省阿坝县又出现不法分子带头冲击警戒线,带头冲击党政机关,带头实施打砸抢烧。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合眼的夏春喜临危不乱,指挥维稳力量配合省、州、县党委、政府执行维稳应急方案,及时有效地稳控了局势,百姓生产生活逐渐恢复正常。
从抗震救灾到迎战泥石流开启民兵成建制跨省驰援
每一次急难险重任务,夏春喜总是冲在最前面。
汶川特大地震震后10分钟,夏春喜下达紧急动员令;震后半小时,他就率领300余人的救援队奔赴灾区,强行军98公里抵达理县,组织当地民兵奋勇自救。
14日,夏春喜率领救援队徒步进入汶川县城,顾不上休整,便组织官兵、民兵搭建了第一顶指挥帐篷,协调召开第一次军地救援会议,发出了第一道救灾指令。
19日,茂县牟托村成为 “震后孤岛”,数百村民断粮,夏春喜率领200多名官兵徒步6小时,翻越20多公里险峻山路,送去急需的粮食和药品,数百村民自发到村口相迎。
5月31日,成都军区某陆航团邱光华机组失事,正在映秀抢险的夏春喜立即组织民兵加入搜寻行列。10天后,遇难机组在海拔3100余米的悬崖峭壁上被发现。由于直升机无处降落,此前派出的搜救队实地查看地形后纷纷摇头,夏春喜一声令下,108名黑水民兵连夜上山。两天一夜后,当满脸汗水血污的民兵们抬着烈士遗体出现在映秀镇时,人们夹道敬礼、鼓掌。
震后,都汶公路全线中断。其中老虎嘴至彻底关大桥的18公里道路巨石高悬、塌方不断,被视为道路保通的难中难、险中险。多家施工单位不敢接招,夏春喜主动请缨,带领民兵突击队冲在了都汶路抢修前线。路断桥塌,重型机械进不去,施工全靠钢钎、炸药。那些天,夏春喜吃住在工地,昼夜施工93天,硬是带领民兵突击队推平塌方区、疏浚壅塞体,使河道水位降低10多米,彻底打通了彻底关 “瓶颈”。此役,他整整瘦了9公斤。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特大地震、2010年8月8日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2010年8月14日映秀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夏春喜指挥部队千里感恩驰援,开创了民兵成建制跨省、跨战区执行任务的先河。
由于屡建奇功,四川民兵逐渐声名远播,夏春喜却一次次躲开镜头。有人说他老实,替他惋惜,他却不以为意:“本来就是平凡人,做的就是分内事!”
从维护团结到参建参治为藏区发展捧出一颗真心
心里记挂着贫困群众,夏春喜总在盘算着如何多办几件实事。
2008年底,他在阿坝县阿坝镇调研后,包下了当地6户贫困家庭的帮扶,帮每家搭建35平方米板房,配备沙发、床铺、电视,还组织卫生所医疗人员上门看病,免费为其办理医疗卡。第二次去,老百姓一看到解放军就竖起大拇指:“卡卓!卡卓!(藏语意为‘感谢’)”。
2010年初,夏春喜再次走进阿坝镇,发现由于没有固定渠道,村民们采挖的药材难卖出好价钱。他围着镇子转了一圈又一圈,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什么?你想把军分区的土地无偿借给村里建药材市场?”夏春喜话音未落,班子成员一片惊呼。夏春喜重重地拍胸口,“干!所有风险我来担!”
药材市场很快建成,他又出面帮村民抵押贷款,招商引资。如今,阿坝镇群众足不出户,就有人主动上门收购药材,价格也有了保证。
2009年,得知若尔盖草原散居着不少红军后代,由于种种原因至今过着贫困生活,还有不少人身患大骨节病,夏春喜寝食难安。他立即向阿坝州委汇报,军地联合发起了“寻找红军后代、关爱红军后代”活动。
两个月里,夏春喜带领工作组跋涉雪山草地,核实了66户红军军属身份。他发动军分区官兵捐款20多万元,与66户红军后代结成帮扶对子;又四处拉“赞助”,为其争取困难补助近70万元,办理免费医疗卡;还协调当地党委政府为66户红军军属落实牧民定居、大骨节病防治等优惠政策。军属们流下感激的眼泪。
认80多岁的孤老曲珍为老大姐,送阿坝县阿坝镇六村群众赞格到医院免费治疗,8次登门帮理县杂谷脑镇残疾的李阳夫妇申请低保金,下基层时把大衣送给衣着单薄的老阿妈,下雨天帮群众收晾晒在外的青稞……5年来,夏春喜“顺便”做的好事不计其数,很多群众没见过他,却都知道“军分区有个笑眯眯的夏司令”。
“藏族同胞非常朴实,只要设身处地为他们办实事,就没有融化不了的坚冰”、“做群众工作不能只是送米送油,要能深入下去和他们同吃同住”……在夏春喜的带动下,军分区广泛开展了“学藏语、学藏歌、学藏舞;送政策、送医疗、送科技;进寺庙、进村寨、进学校;包教育、包稳定、包脱贫”活动。
阿坝州扶贫办提供了这样一组数字:2008年以来,军分区先后帮助群众修建小型电站8座,修通公路178公里,架桥37座,为83个村改良牧道600多公里,举办大棚技术培训班32期,减免各种医疗费用达500多万元,帮助10多万农牧民过上了富裕文明的新生活。
□邢珊瑚 梁辉 本报记者 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