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再行动 攻坚路上有作为——米易县人大代表郭友文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活动

时间:   2016-10-20     来源:   省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代表联络处 攀枝花市人大常委会    

  郭友文是米易县第十六届、第十七届人大代表,米易县草场乡仙山村党支部书记。当选人大代表和村党支部书记后,特别是“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活动开展以来,为了摘掉仙山村“贫困村”的帽子,他按照县、乡党委和政府的部署要求,团结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带领大家共同致富。为了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搞好村上的脱贫攻坚工作,积极发挥人大代表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积极作用,他将自己开办经营的花岗石厂矿生意交给了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儿子,把家从县城搬到了村里,决心为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而长期奋斗。

  胸装百姓,为民服务办好事

 

  仙山村是草场乡偏远贫穷的一个村,交通不便,老百姓种出的农产品不能及时得到推广销售,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为了发展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活动开展后,他一方面积极争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另一方面带头垫资70万元,党员群众捐资3万元,农户筹资筹劳17万元,群众投工投劳2000余人次,硬化了村道5.1公里。行走在干净整洁的村道上,仙山村麦子坪组村民朱会堂高兴地说:“仙山村太偏远了,放在以前,想要进一趟城简直就像痴人说梦一样,而今截然不同了。”为了让全村的贫困户都能享受到修路带来的经济效益,他再次带领仙山村村民组成的施工队高标准、高质量的硬化了剩下的6.5公里村道,硬是把水泥路延伸到了每一个村民小组。

  针对贫困户住房简陋的现实情况,他积极争取资金、政策支持和捐款捐物,大力实施幸福美丽新村、危房改造、异地搬迁和配套设施完善等建设项目,他配合银行通过评级授信对贫困户发放2-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用于建房,2016年预计新建和改建住房50余户。过半的仙山村农户在新修砖房中,都得到过他的帮助。

  面对仙山村村民落后低下的教育、医疗条件和生活状况,他先后捐款4万多元修缮仙山村小学,并捐款1万余元赞助贫困学生读书。在医疗卫生方面,当地大部份贫困群众因为观念问题一直怀疑缴纳农村医疗保险的作用,都不愿去缴纳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可是当疾病来临的时候,一个原本已脱贫甚至已致富的家庭很可能又被拖入贫困的深渊。面对这种情况,他带领村干部坚持向大家宣传讲解政策,在村民们的各种质疑和猜测中,他个人捐款20余万元为仙山村民缴纳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让他们在生病的时候实现了花小钱看大病,通过事实向贫困村民证明国家医疗保险政策的好处。为了帮助贫困村民发展经济,他还坚持用自己的车辆无偿的为贫困村民运送烤烟和拉砂石修路。据不完全统计,他用于脱贫攻坚及公益慈善事业的资金达50余万元。

  2013年10月,他又被任命为兼任草场乡山后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山后村也是一个贫困村。他认真协助山后村“两委”做好每一项工作,屡次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顺利为山后村争取到了多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其中包括1.8公里的村公路建设项目、村绿化工程项目、1400亩田形调整项目、在每个社修建了一个垃圾池等项目。对于他加入山后村这个大家庭,山后村四组贫困村民王作顺说:“郭书记来后,他不仅狠抓仙山村,而且还带动和鼓舞了山后村贫困村民的发展热情,村“两委”不再像以前那么松散了,都团结起来一心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山后村稳步发展已经指日可待了,他们山后村的群众都很感谢他!”他用实际行动为山后村交出了一份份满意的答卷。

 

  领头致富,推进产业发展

 

  “我富了不算富,仙山老百姓富了才算富”,他自从在全村推行“潜力在山、希望在山,优势在林、重点在核桃”的理念后,为了更好的发展优势产业和引领群众致富,自掏腰包出资6万元,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到发展早、发展好的地方考察产业发展,引进优良核桃、青花椒苗子进行试种,并取得成功,加快了仙山村发展特色产业的步伐。截止目前,仙山村共发展种植核桃5500亩、青花椒2000亩、樱桃500亩,特色林果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经济、生态效益,人均收入有望达14000元。

  在建好金山银山的同时,他也特别重视保护好绿水青山,带领村两委干部指导成立起了米易县盛云养殖专业合作社,将原本属于贫困户每人的900元扶贫资金进行集中整合使用。起初部分贫困户对发到手的现金又要交回集中使用多少有些意见,觉得“远水解不了近渴”,他带领村组干部挨家挨户摆“龙门阵”,仔细给他们算经济账,用一把把汗水、一个个脚印换来群众的支持,最终使全村157户群众,包括所有的贫困户都入股进了合作社。2016年,合作社预计将出栏羊400只,出栏牛75头,按照合作社盈余分配制度,使全村的贫困户都获得不少的分红。这一抱团发展模式较之贫困户“单打独斗”增强了保障性,减少了风险性,同时也使贫困户通过入股方式获得收益,解决了贫困户劳动力不足、资金困难、技术缺乏等脱贫难题,促进了贫困群众的持续增收。

  林果业和养殖业发展起来了,他又将发展当地农家旅游业作为一项产业摆上了重要位置,通过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的不懈努力,多方筹资300余万元,修建起了集旅游、餐饮、住宿、休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农家乐,带动了当地农家旅游业的发展,让贫困群众的农产品有了更多更好的销路,进一步增加了贫困老百姓的收入。在“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活动中,他本着“当代表尽职责,为百姓做贡献”的宗旨,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为边远山区广大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攀枝花市的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作出了自己积极的贡献。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蜀ICP备11021803号

网站维护: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信息中心

点击量:9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