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脱贫攻坚带头人 当群众身边好代表——泸州市人大代表王敏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活动

时间:   2016-10-20     来源:   人代工委代表联络处 泸州市人大常委会    

  王敏家住古蔺县双沙镇红沙村,是一位农民人大代表,一名从事基层工作多年的村干部。她深知人大代表不仅仅是一种职务,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肩负着民众的重托。她自当选为市人大代表以来,积极参加“走基层——人大代表再行动”活动、“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活动,针对红沙村的贫困现状大胆提出了“2+1”工程,即建成一个生猪养殖基地和花椒生产基地,成立一个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为促进农民增收,搞活地方经济作出贡献。

  

  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狠抓基础设施建设

  

  古蔺县双沙镇红沙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贫困程度深,全村面积16.6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756户、人口3850人,其中少数民族108户610人,由于地处偏僻和交通不便,导致贫困面貌不能改变,水利、电力、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极端落后,人畜饮水困难。根据党的扶贫政策规定,2014年红沙村确立了建档立卡扶贫户106户、420人落实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她作为市人大代表,积极提出代表建议,争取各种项目资金1500多万元,实施新改(扩)建通村公路7公里,完成全村756户农网改造工程,新建电信和移动基站3个,提灌站1个,蓄水池10个,实施红层找水工程2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0处,解决安全饮水困难3250多人,实施旱区农田灌溉2150亩,使全村电能质量得到提升,交通条件得到改善,人畜饮水安全可靠,通讯网络全面覆盖,两年来脱贫79户310多人,为全村早日脱贫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强产业调结构、促发展保增收

  

  经过市场调研,红沙村是一个生猪发展的好基地,于是她拿出自己辛苦积蓄的10万元,通过组织和发动群众从事生猪养殖,建成了红沙村优质(肉)仔猪生产基地,出栏生猪11000多头,使她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生猪养殖大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2000元左右。同时筹资20000元资金从重庆引进优质花椒品种免费赠送给150多户农户,种植了花椒300多亩,几年来花椒收入95万元。

  当前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土地弃耕,丢荒现象严重,许多优质土地被闲置,她看在眼里痛在心里。随着双沙镇旅游产业的发展,外来游客的增多,优质原生态蔬菜供应严重不足。通过市场调研,认真进行可行性研究,她积极引导广大农户调整产业结构,以红光村安寨和红沙村为中心,建起了双沙镇第一个蔬菜生产示范基地,主要种植味菜、萝卜、大葱等品种,聘请专门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经过几年的努力,成立了由124户农户参与的“古蔺县沃野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农户+专合社”的模式,规模发展专合营销,种植蔬菜400多亩,常年生产优质蔬菜,主要销售泸州市汇通超市、叙永万家乐超市,并远销到贵州、重庆等地,产品不愁销路,供不应求,年收入300多万元,常年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就业70多人,推进了脱贫攻坚的进程。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蜀ICP备11021803号

网站维护: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信息中心

点击量: